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0页

      丁昀飞也满脸担心地望着台上的丁忠,只见丁忠一脸镇静地看着场上议论纷纷的村民,接着,他抬起了手向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
    “大家安静安静,听我解释。”丁忠说。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元宵节,大家别忘了吃汤圆哟*^_^*
    第16章
    听到村长讲话,村民都安静了下来。
    看到大家都安静下来了,丁忠耐心解释道:“首先我给大家解释一下,如果是修公路,这个是归国家管,是无需村民捐钱的。但是如果是村内修路,国家是不管的,国家是鼓励村民自行修路,但是会给一定的帮助,会给部分补贴,但是这个补贴也仅仅是修路一半的费用,而且还需要申请,审核通过了上面才会拨款下来,这段时间我也一直在向上面申请,但是还没申请下来,即使申请下来了,我们仍然有很大的资金缺口,资金不够,根本无法修路,剩下的资金从哪里来?只能靠我们自己想办法。”
    说到这,丁忠正气凛然地说道:“真实的情况就是这样,如果大家对我们村委有任何质疑可以去调查,但是我丁忠做事一向光明磊落,绝不会贪污国家的一分钱,更不会拿咱们父老乡亲的一分钱!”
    村民们听了,都羞愧地低下了头,其实如果他们稍微仔细想一想丁忠平时的为人处事以及他当村长这么多年为村里做的实事,就不会被别人的三言两语所带偏了。
    丁忠继续说道:“我相信大家都想修路,我也会想尽办法跟上面申请,可是咱们不能光靠国家的这点补助啊,这点补助只够咱们修一半的路,剩下的路难道不修了?我相信大家肯定也不乐意,所以我在这里恳请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咱们一起团结起来把村里的路修好。当然这个捐款是自愿的,我们不会强迫大家捐钱,大家根据自家经济条件,想捐就捐,捐多捐少无所谓,不捐也没有关系,这个是大家的自由。”
    丁忠说到这,眼睛望着场上所有村民,郑重地说道:“在这里我也向各位父老乡亲保证,大家所捐上来的每一分钱我们一定会用在修路上,到时候修路所产生的每一笔账目都会对外公开,让大家来监督我们的工作!”
    丁忠说完,从兜里掏出来几张钱,对村民说:“我是村长,我第一个捐,我代表我们家捐300元。”说着,把钱投进了台上放着的捐款箱里。
    场上的村民都被村长的这一番举动动容了,但还是有些犹豫,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出声表态。
    这时,人群中有一人站了起来,对村长说:“我愿意捐款,我代表我们家捐100元。”
    大家纷纷扭头望向那人,那人正是他们村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目前为止他们村唯一一个大学生:卫峣。
    只见卫峣神色严峻、步履沉稳地向台上走去,走到村长丁忠的跟前,从兜里掏出几张钱数了数,随后把钱都交给了丁忠。
    丁忠接过钱,感激道:“谢谢卫峣,谢谢你和你家人的支持,谢谢。”丁忠说着把钱交给一旁的大队队长周大民,说:“拿纸笔登记一下,咱们要把村民捐上来的每一笔钱都登记好。”
    “好。”周大民接过钱,数了数,拿纸笔坐到一旁的桌椅前认真地登记起来,登记完把钱放进了捐款箱。
    卫峣捐完钱就回他座位去了。
    这时又有一人站了起来,一瘸一拐地朝台上走去,走到丁忠的面前,把手里拿着的两张皱巴巴的10元钱交给村长,说:“村长,我也愿意捐款。”
    丁忠很感动,不过他没有接钱,他说:“谢谢林大哥的支持,可是您家里情况特殊,您不用捐钱,我们不能要您的钱。”
    一瘸一拐走上来捐钱的人正是他们村的五保户:林大爷。
    林大爷说:“村长,您就收下吧,我也想为咱们村出一点力。”说着,又要把钱塞给丁忠。
    丁忠还是没有接钱,感激地说道:“谢谢林大哥,您的心意我们心领了,不过您家里情况特殊,这些钱您自己留着,您和一坡也要生活呀。”
    丁忠说着,把林大爷请回他座位坐去了。
    林大爷下来后,又有人走上台,这一回是一对母女,这对母女正是之前有一回丁昀飞骑摩托车收工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年轻大婶带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赶牛车,牛车不小心翻倒在路边然后丁昀飞出手帮忙的那对母女。
    此时那位年轻的大婶正牵着她女儿慢慢朝台上走去,走到台上的时候,大婶对丁忠说道:“村长,我们家孩子爸在外打工不在家,我代表我们家上来捐款。”大婶说着低头温声提醒她女儿:“二妮,把钱捐给村长伯伯。”
    “好的。”二妮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把手里拿着的几张零钱递给丁忠,奶声奶气地说,“村长伯伯,这是我们捐的钱,您一定要把路快快修起来,我想要有一条大大的宽宽的马路。”
    丁忠很感动,鼻子都酸了,收下了这个懂事善良的孩子的爱心钱,感激说:“谢谢二妮,我代表我们村委感谢你和你爸爸妈妈,谢谢。”
    “不用谢。”二妮一脸开心地说,说着和她妈妈一起朝台下走去了。
    众村民看了,非常惭愧,也很感动,很多人纷纷举手说道:“村长,我愿意捐钱,我们家一人捐20元。”
    “我们也是,我们家一人也捐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