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8页

      方才还客气的打算去端茶倒水的弟子们脸色刷白。
    岳不群道:“你和我无仇,可是,你是少林寺的好朋友啊。”
    周掌门是一个小门派的老大,江湖上很有名,不是因为他的功夫厉害,而是因为他是少林的铁粉,逢人就夸少林的伟大,见人就说少林的慈悲,简直恨不得整个门派投入了少林寺。
    周掌门大哭:“我要是不死死抱着少林的大腿,早就被其他帮派吞并了。”
    小门小派,怎么能不找个老大啊。
    岳不群笑了:“当日种下的因,今日得到的果,又何须怨恨?”
    周掌门擦了一把眼泪,道:“我不反抗,能放过我家老小吗?”
    岳不群道:“这就要看周掌门和少林的意思了。”
    周掌门一脸的茫然。
    ……
    禅房中,檀香青烟围绕。
    方生努力的说服方证,用两个华山派弃徒做诱饵,太荒谬了。要是岳不群会弱智的跳进这个陷阱,早一万年就被少林干掉了。
    信不信,岳不群会笑眯眯的看着少林寺将令狐冲砍成碎片。
    方证皱着眉,计划有那么一点点疏忽了,但是,他的大计怎么会错,只是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变化而已。忽然道:“陆大有自断手脚,和令狐冲划清界限?”
    一边侍立的弟子道:“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方证笑了:“好好好,华山派又出一条好汉。”
    弟子不敢吭声。
    “把陆大有和令狐冲的事,原原本本的传出去,不漏掉一个字,不多加一个字。”方证拿起佛经,优雅的看着,果然,不过是一点小变化而已,不必费神。
    几日后,整个武林都知道了华山派又出了一个对自己狠得不要不要的神经病。
    麻痹!原来华山派是疯人院!
    石介冷笑。
    少林派公开凌迟令狐冲,这种陷阱就是他这个傻瓜都看出来了。
    尽管砍死令狐冲,少于九百九十九刀,忒么的好意思出来混。
    真想看看,一心以少林为重,以方证为重,以行侠仗义自居的令狐蠢,被他最崇拜的少林千刀万剐的时候,会是什么表情。
    但是,还有陆大有啊。
    投酒偷懒被罚跪山门的陆大有,身为师兄反而被师弟林平之打败的陆大有,总是傻兮兮的笑的陆大有……
    华山派弟子已经没剩下几个了,难道还要眼看着忠心耿耿不肯背叛的华山派“六弟子”陆大有被少林当众凌迟?
    石介嘿嘿的笑。
    华山派三弟子石介,自当尽到师兄的责任,纵使前面是陷阱,纵使身死,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师弟被仇家杀死。
    ☆、左冷禅的绝技
    作者有话要说:  PS:注1. 真心不知道明朝有没有木头轮椅,古龙和温瑞安的小说中,经常出现轮椅高手,那么,就当它有吧。
    2. 原计划让石介更凄惨些,比如断手断脚什么的,这样本章的安排会更合理,但赶进度,省略了,不免有些硬伤,让我想想怎么用最少的话弥补。
    一个中年男子随意的走到石介身边坐下,斜着头看他:“呦,还是这么笨,一点都没变聪明嘛。”
    石介怒:“你忒么的还没死?”
    中年男子原来是嵩山派丁勉。
    还以为少林一发飙,嵩山派就全灭了,没想到这个剑法马马虎虎的家伙,居然活的好好的。
    石介原本对丁勉带有几分敌意,从衡山刘府开始,两人见过数次,也斗了数次,华山派和嵩山派从来没有真正的友好过。但自从嵩山派大火后,经历了这许多事,见了这许多血,见到了丁勉,石介竟然有所感触。
    认识的人,竟然还有活着的啊。
    丁勉笑了:“跟我走。”
    石介点头,原来左冷禅果然没有死。
    两人一路向北疾行,进了顺天府。
    “喂,华山派的笨蛋老三,见到本掌门,招呼都不打,太没礼貌了。”左冷禅不满的道。
    石介仔细的看了半天,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谈笑杀人的左冷禅,两只脚齐膝而没,做在轮椅上(注1),说几句话就要喘半天,却依然谈笑风生,高高在上,丝毫没有自惭形秽。
    世上有一种人叫做枭雄,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永远鄙视众生,傲视寰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逢大起而不改谦和,遇大难而不减狂傲,此类人,左冷禅是也。
    “你小子是不是打算去救陆大有啊。”左冷禅嗤笑,笨蛋的花花肠子就这么几根,根本不用费心去猜。
    石介点头。
    “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岳不群真是倒霉,有你这么个笨蛋徒弟。”左冷禅鄙视。
    石介道:“能救则救,不能救则走,我还没伟大到要去送死。”尽管石介已经有赴死的准备,但是,没有必要告诉左冷场真话。和这种脑子里一秒钟想出几百个毒计的超级高手谈话,万万不能透露真实的想法,这是石介血泪的教训。
    左冷禅笑了:“我有一样东西送你。”
    丁勉递上一件物什。
    石介霍然抬头:“有多少?”
    “足够做你想做的事情。”
    石介冷笑:“左掌门好算计啊,杀人放火都让华山派的去做,嵩山派只管坐收渔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