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页
灵感出现在春末入夏的晚上。这天崔幼澄本来在一所私立高中蹲点,突然间夏雨了,她跑进路边的一家文具店躲雨来着。
开在“贵族”学校边上的文具店,装修的跟精品店一样。躲雨的崔幼澄进去逛了一圈,被不少小玩意儿吸引,就站在货架边挑,边上正好有一对穿校服的女高中生。
高中生的世界里陌生的大人很可能跟路边的狗没什么区别,都是可以无视的透明人。
两个小姑娘旁若无人的就在崔幼澄边上,聊起班里的谁谁作弊被抓。
因为是会考(拿毕业证的结业考试)查的很严,那个作弊的人连带整个考场的人都被拖下水。那人帮忙作弊的没抓到,就抓到她一个,很可能要全部重考。
听的时候崔幼澄就只是当故事听一下,听完了,高中生买了东西出去了,她等半天也没等到雨停,干脆买把伞也出去打车回家。
下雨天,车很不好打,她脑子里想的都是还得努力练车,好不容易打到了车,回程的路上想起高中少女们的故事,在手机搜了搜,搜出来的是东亚各国的作弊新闻,有些还闹得挺大。
高中少女的故事没给作家创造什么灵感,各国的作弊新闻倒是给作家提供不少灵感。
崔幼澄花了一个礼拜撸了个大纲出来,没去找金恩淑,防止被骂,先给大师姐看,大师姐评价不错后,再发给朴恩桥,准备等这位大佬也说不错,她就给金恩淑看。
大佬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是,“你本子很有意思啊,有准备找团队拍吗?”
崔幼澄微楞,“我写的是电视剧。”
“电视剧?你准备把大纲的节奏拖慢去配合电视剧?那本子就可惜了,要快节奏才爽的起来,非常典型的商业电影的节奏。”朴恩桥不解,“干嘛不拍电影?”
慢半拍反应过来的崔幼澄纠结了,她好像真的是按照电影的节奏写的。
没办法,她不管是写电影还是拍电影,都是更习惯于电影的表现方式,“可老师..”
“金恩淑让你拍电视剧?”朴恩桥打断她,“不应该啊,你这个本子的调性去拍电视剧,顶多是短剧,除非往本子里扩充支线去拖时常,可那就太可惜,她不会这点眼光都没有。”
“不是不是不是。”崔幼澄让她别误会,快速跟她解释本子最初会诞生的原因,是老师让她写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的结果被放在了金恩淑面前,同时跟来的还有朴恩桥。大佬们先让小朋友出去,他们单聊。
后者劝告前者,别扼杀了小朋友的天赋。按照命题写项目,对电视剧作家来说不是坏事,对电影作家来说却不是好事。
朴恩桥不想跟金恩淑说什么电影追求的艺术性更好,那才是天才们的战场,电视剧就只是商业模块,这话说出来是找架吵。
她跟金恩淑讲,崔幼澄是有天赋往电影圈冲的,困在电视剧领域就是浪费天赋。
金恩淑不喜欢这话,“电视剧怎么你了,电影想出头多难。”
“是难啊,就是因为难,能出头的才都是人才。”朴恩桥让她别太敏感,“能写本子写到你这个位置的电视剧作家也没几个,想登上高位没有不难的。可你们更论资排辈,这点承认吧?她按照辈分,有得等。”
这点金恩淑还真没办法反驳,电视剧和电影都有所谓的成功模板,电视剧的模板框架更严实。
几集男女主角出矛盾,几集化解矛盾,几集暧昧,几集在一起,这些都是有基础模块的。
理论上照抄模块,就算不会大爆,也不会太亏,大家都喜欢模块化。
电影也追求模块化,商业电影尤其追求工业模式。但电影同样追求独特性,对创造者的灵光一现很是看重。
比起电视剧作家的论资排辈,电影作家更在乎谁出的本子更好,这是事实。
卖得动的本子就是卖得动,拿不了奖的本子就是拿不了奖。这些东西比谁是前辈谁是后辈要重要的多,电影圈的厮杀比电视圈激烈多了,人才更容易出头,庸碌者资历再深都得低头。
某种程度上来说,制作电视剧,创作团队追求的是能保本。而创作电影,绝大部分的团队是冲着能爆炸的效果。
后者比前者更有赌性,朴恩桥认为,崔幼澄更适合去豪赌一把。
亲妈当然更想自家崽子求稳,平平安安能稳步上升,还有她保驾护航,干嘛去赌。
赢了万事大吉,输了被打击了怎么办?不是没有被打击到一蹶不振的人啊。
但金恩淑也不可能堵住崔幼澄的上升通道,秉持着稳妥点为好的态度,跟朴恩桥讲。
目前本子还只有大纲,具体写出来是什么情况还不能确定。不如就让崔幼澄先写,电视剧写个两集,电影写个细纲,再具体谈。
朴恩桥劝都劝了也不好强求,只能私下跟崔幼澄讲,让她好好写电影剧本,写好了这很可能是她的成名作。
金恩淑也跟崔幼澄讲,好好写电视剧剧本,写不好,老师以后很可能就帮不了你什么了,电影圈水很深,不会游泳别进去瞎游。
悲催的打工仔本想着能缩减工作量,没想到被大佬们联手按头成了扩充工作量,简直不能更悲催。
唉声叹气的崔幼澄抱着笔记本,蹲守早前听高中少女聊天的学校对面的咖啡馆,从早蹲到晚,都蹲成咖啡馆的VIP了,才把电视剧的前两集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