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87页

      原本顾昭待在翰林院,他们还不太好过去找人,跟匠人打交道,那些读书人不见得喜欢,不想顾昭将自己送到了工部来,真是偕大欢喜。
    得知顾昭是想改良纺纱机与织布机,工部官员为顾昭介绍了手艺最好的匠人,还有位姓赵的员外郎专门陪在顾昭身边。
    顾昭觉得不太好意思,第一次领自己来也就罢了,后面他过来还陪着自己,因而说:“赵大人不必理会我,如果耽搁了赵大人的事,反倒是顾某的不是了。”
    赵员外郎人挺瘦小,常与匠人打交道甚至自己亲自上手,因而双手伸出来都不像是科举出身的读书人。
    见顾昭忐忑,赵员外郎忙解释道:“顾大人误会了,其实这是赵某争取来的机会,早就想拜会顾大人,那杜仲胶我们工部研究多时,希望有机会能与顾大人交流一番。”
    顾昭暗道原来是这事,他心里也起了兴趣:“不知工部诸位大人研究进度如何,顾某也有些兴趣。”
    赵员外郎高兴道:“那真是太好了,等这里结束,顾大人不如跟赵某过去看看。”
    “这对工部来说也是机密吧,我去看好吗?”顾昭担心道。
    赵员外郎摆摆手说:“对旁人来说是机密,可这法子本就来自顾大人,因而对顾大人无妨。”
    “那顾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有赵员外郎亲自督促,两种机器的制作进度很快,单就纺车来说,相比原来不仅增加了锭子的数量,而且将由杜仲胶制成的传送带加入其中,大大提升了纺车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虽然这纺车的动力还要靠人脚力去踩,但顾昭已经很满意了,制造水力纺车是下一步的事。
    顾昭给这些匠人老师傅一人包了个大红包,让他们多做几台这样的机子送到黎氏在城外的庄子上,这些老师傅们也高兴得很,匠人地位可不高,他们入的都是匠籍,冲着顾昭对待他们的态度,就算没有红包,他们也乐意给顾昭做事的。
    顾昭心说,这些老手艺人放在后世那是大受欢迎的,也就这个年头会将他们放在下九流之列,真正浪费人才。
    做完这些顾昭便随赵大人去看杜仲胶的作坊,全程跟随顾昭改良纺车的赵大人,也很高兴看到有顾昭这样一个同好者,通过交流,顾昭也觉得赵大人应该偏好理工类,想来当初考中进士也非常不容易。
    因为要保密的缘故,所以工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作坊用来研究与生产杜仲胶相关产品,到了作坊,里面的匠人正干得热火朝天,顾昭首先看到的便是这里研究生产出来的轮胎,可不止一种,或偏重硬度,或是偏重韧性的,赵大人一一为顾昭展示了。
    其实顾昭觉得自己在专项研究方面就是个外行,不过是他的空间里恰好收集了相关的资料,他那一世的记忆里也见识过许多相关的产品,他能起的作用也不过是个引子而已。
    参观完这个作坊后,赵大人和顾昭都非常满意,作坊里弄出来的东西果然比顾仁那边弄出来的多,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毕竟顾仁那边着重的是经营和赚钱,工部的作坊注重的是研究,挖握出杜仲胶更多的用途。
    如今轮胎已经用在了军队里的战车和运输车上,当初顾昭提出来的橡胶手套还有防水服也都做出来了,虽嫌粗糙了些,但也有很大的用途,赵大人没提,顾昭也能猜测得出来,这可放在南方潮湿多虫地带。
    顾昭常往工部跑,翰林院里的人也是奇怪极了,这位探花郎似乎剑走偏锋啊,还有人在宋泽面前稍微提了提,是想让宋泽劝劝顾昭,将来离开翰林院进入六部历练,工部可不是首选之地,那能有多大出息?
    这本是好意,宋泽听得出来,可他能说什么?相比起在翰林院做学问,其实顾昭更爱往工部跑的,如果真让顾昭进了工部,估计他反而更加乐意的。
    他与顾昭打小的交情,岂会不知顾昭努力读书考科举,只将考试作为一条晋升之路,如今达到了目的,顾昭便不太爱整日与书本打交道了。
    宋泽只好说会劝一劝顾昭,那人还言之下意,让宋泽这个六元千万别跟着顾昭学走了歪路,宋泽听得哭笑不得,顾昭那本事他还真没有。
    当然翰林院里也有人见着这样的情景很高兴,比如榜眼杨卫展,虽然宋泽才是他的最大竞争对手,但谁让顾昭跟宋泽关系太近了,而顾昭又是顾子爵,背后的靠山不见得比他弱,因而对顾昭也很忌惮,如今看顾昭这般行事,巴不得他留在工部才好。
    不仅翰林院里的人在关注顾昭干了什么,就是皇帝和公主也挺关注他的动作。
    “弄了个纺车?”皇帝表示惊讶。
    公主了解得更加详细:“最初是为了他母亲和宋夫人几人一起搞的作坊,之前他们在庆凌府就收留女孩儿办了刺绣班,回到京城后弄的东西规模更大了,不仅有刺绣班,还弄了织布作坊,这纺车和织布机是顾昭主动接下的,说是为了她们的事业尽份心力。”
    皇帝奇怪道:“他这算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吗?”
    公主笑着解释道:“他也算是有孝心,儿臣留意过庆凌府那边的情况,为不少女孩儿提供了活路,也算是功德一件。儿臣听顾沐那小子提过,顾昭很支持他母亲和顾老太太做这些事,有事可忙,人会变得充实多了,不会闲下来胡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