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2页

      他似乎记得,这薛吟椿和周裕书不对付许久了。这二人,凡是碰上对方的事总要掺和上一二。
    而如今周裕书查这事,只怕是要对上。与其将人变成对手,不如将人变成帮手。
    “薛姑娘对此事如此关注,想来也是因着周大人。”
    “倘若姑娘先周大人一步,将此事真相查清,想来在众人心里,那位是比不过您的。”
    卫珩这方开口,薛吟椿便笑语晏晏地回话,几分漫不经心,手中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折扇。
    “世子既知我和周裕书的关系,也不必如此激将于我。”
    “——只说能给我什么好处罢。”
    三言两语便想她不同周裕书作对,又是替这二人办事的,总得给点实际的东西,她素来不做亏本买卖。
    卫珩眸中沾染几分笑意,“薛姑娘想要什么,倘若本世子能办到,定不推辞。”
    “另外,几日前金銮殿上,太子所领来的那二人,便也有劳姑娘。”
    “好阿。”
    “那么劳世子静候佳音。”
    说罢,薛吟椿唇角勾了勾,倏地半敛眸,便离开了卫珩和容忱的视线。
    卫珩和容忱正思量这事儿该交给谁办才万无一失,没曾想这便有了人选。
    撇开薛吟椿这人性格来谈,她的办事儿效率和速度,以前和她合作过的卫珩十分放心。
    “走罢,等东西交给周裕书后,也就快了。”
    “嗯。”
    容忱只稍颔首,应了声就跟上卫珩的脚步。
    只消片刻,卫珩和容忱便来到周裕书的府邸前。两人绕至一侧,趁周围没什么人便翻墙而入。
    一路上绕开巡逻的家丁,便直往周裕书书房去,从怀中取出证据,放在书案上,随手抽了本书夹住。
    正准备离开,便闻书房外传来动静。
    卫珩稍蹙眉,听这动静,好像是周裕书回来了。
    只拉着容忱从一侧的窗户离开,又亲眼见周裕书发现不对之处,看见证据小心收起放好后,方拉着容忱离开周府。
    尚在书房的周裕书看着这证据,心情复杂几分。默了半晌后,思忖一番方消却顾虑。
    也罢,这东西既到了他手上,那么立功的机会没道理不要。
    至于是谁送来的,而这又是否会引来东宫的报复。周裕书表示丝毫不慌,这件事爆出来,再加上他正在查的这件事,东宫只怕也废了。
    这几日内,卫珩和容忱手上没什么动作,却一直在暗中关注着事情的走向,确认万事俱备,只差明日早朝周裕书向天子回禀这最后一步,心情纷纷缓和几分。
    此刻卫珩和容忱坐在茶楼包厢,听着卫倚和容孜的回禀,唇角勾了勾。
    如今坊间传闻皆是向着他和容忱的,薛吟椿也将那两人的背后缘由调查清楚了,证据更是被周裕书收录了起来。
    卫珩骤然端起瓷杯,轻呷口茶,眉目间舒缓几分,明显可以看出他此刻心情正愉悦。
    第82章 对峙
    而卫倚在回禀完这几日的一切事宜后,似是想到什么,又开口道,“主子,薛姑娘让属下转告您一声,您委托她的那件事已经办妥了。”
    “而报酬,她日后自会来取。”
    卫珩闻言微颔首应下,后望向容忱,“明日便奉天殿对峙,你我今夜便回那天牢去?”
    “也好。”
    容忱骤然放下茶杯,颔首应下。明日高堂上对峙,自然是要他和卫珩本尊在的。
    待容忱同意后,卫珩和容忱便领着卫倚容孜回了天牢,打算换回那两名暗卫。
    而两人刚回天牢,同那两名暗卫换了回来,锁上门的下一秒,便同前来刺杀的几人撞个正着。
    一行人眼观鼻,鼻观心,相互深情对视了许久。
    卫珩唇角勾了勾,似笑非笑。而卫倚和容孜一副衙役打扮,明白了此刻的情景,当即放开嗓音大喊。
    “来人,有人行刺。”
    下一刻,天牢里涌出许多人来,凭借着人海战术拦下人。而卫倚和容孜配合默契地抓住人,并卸了那些刺客的下巴,以防其自杀。
    待消停后,卫珩敛了眸,躺在草堆上,眉梢微挑,唇角弯了弯。
    这是嫌他证据不够多,上赶着给他送把柄呢。
    _
    翌日早朝,金銮大殿。
    满朝文武大臣站满了奉天殿,而卫珩、容忱和当初太子带来的那两人皆在。
    天子上朝后第一件事,便是询问周裕书案情最终状况。
    而周裕书骤然出列上前,“回陛下,臣这几日已查出此案真相。”
    “羲和世子和容大人并无通敌之罪,反而是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身为一国东宫,却因一己之私而构陷忠臣,更是胆大妄为里通外敌,同西羌太子达成交易,意欲除去世子和容大人性命。”
    而天子和卫缘闻言,神色不一。
    天子脸上怀疑和震怒的神色交织,霎时冷下神色。
    周裕书是他心腹,他所说的话,在天子心中尚有几分分量。
    而卫缘先是震惊,后又是恼怒,面上露出些许不自然,强使自己镇定下来。
    下一刻天子骤然开口,“周廷尉可知自己在说些什么,此言又是否有证据?”
    而周裕书毫不胆怯,直对上天子的视线,“回陛下,臣有物证,且殿外尚有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