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页
为此,林小北专门写了信回去,说反正大学后面还有三年,等孩子大一些了,让他们再过来玩。
余酒和林小北商量,觉得数量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太长了,想利用这个时间做些事情。
余酒准备答应老师去老师的项目组打下手多学点东西,林小北想在家写高中课程的教案,她是打算以后毕业出来还去当老师的,站在三尺讲台,要想把课上好把知识讲好,私底下要下的功夫不少。
这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她忙着上课学习,现在想重新拿起课本去讲课,已经觉得有些生疏了,所以还是不能停下来。
他们一家三口在一起,自然是哪里都好。但是高婶又半年没和家里人见面,肯定也是想家里的,所以林小北就和高婶说了他们夫妻俩的暑假计划,今年就不回去了,到时候就让高婶和余昌一起回去,有个照应。
但高婶想了想,就说:“我回去也没什么事做,你们俩都有事情忙,哪里顾得上那么多,暑假不回去,那就过年再回去呗。”
高婶愿意留下来帮忙,他们都感激,林小北做主把工钱给提到了三十块钱。
出版社那边的稿费已经没有一开始那么多了,现在主要的大头客户是高中学校,二月和九月开学的时间是卖得最好的。平均下来,每个月也能有一百多将近两百块钱打到她账户里。
除此之外,林小北从川省风味每个月拿到的利润分成低的时候有三、四十块钱,最高的时候能有一百多,可见这家店的利润也非常可观。
但是马行武他们虽然收入可观,但是也辛苦,每天都是起早贪黑,夫妻俩都没有多少时间陪孩子,好的就是两个孩子都懂事。
这么定下来后,林小北帮高婶写了信寄回去,就等着七月初考完试,七月中几个老朋友们过来了。
不过后来忙完了考试,林小北和余酒还是带着一帆和高婶进城里去买东西,人不回去,东西总该是要寄一些送回去的。
这次买的东西多,除了给高婶家里人的,还有给姚婶家的、今年不能来海市玩的李强两口子,就连胡奶奶的和陈校长的都考虑到了。
送礼物无非也就是一些吃的用的,但是给陈校长送的礼物就比较特殊,或者说是给青竹小学的礼物。是一批儿童读物,适合六岁到十二岁孩子读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时候信息差的问题,总觉得海市这边书店卖的图书比南市那边更多更好,而这些出版社们都没有把图书流向全国。买这批书花了一千多块钱,寄回去的邮费都花了几十块。
另外发了电报给陈校长说明情况,这批图书是他们捐赠给学校,以供学生阅读的。
那时候一本小人书一本连环画都能让学生趋之若鹜,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是很大的。就应该在孩子们对知识最渴求的时候,给他们足够的书籍去补充课本里的内容满足不了的。但是他们能力有限,只能提供这么多了。
为了方便,林小北去百货大楼买了个相机,不然也不好老是去跟同学借相机用。相机三百多看起来不便宜,实际上胶卷更贵。想着以后进城不方便,林小北一口气买了二十卷。
哦对,相机是一帆自己挑的,他看中了一款白色的相机,看到爸爸拿起来看的时候,两只手伸过去紧紧握住,不给放回去,“妈妈,买!”
一岁零四个月的一帆小朋友已经非常清楚家里的经济大权都掌握在妈妈手里,想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都是和妈妈说。
对他们这些业务爱好拍照者来说,买哪个相机都差不多,既然如此,就要了一帆看中的那款。
难得进城,他们还去了海市一个装修精致的蛋糕店吃蛋糕,又买了一大袋法式面包回去。余酒和高婶都吃不惯这种洋面包,林小北和一帆却吃得津津有味。
吃得多她也没打算买那么多的,但是一帆小朋友发言了,“哥哥,姐姐,都要吃!”
意思就是不能自己吃独食,要买回去给大家分享。
行吧,都是他们常教他的。
放假没两天,余酒就去老师的项目组了,每天早出晚归,刚开始忙得顾前不顾后,都来不及回来吃饭就在学校里对付。
林小北看不下去了,就说以后中午饭她带过去学校给他吃。他们项目组一般都是十二点到吃饭时间,家里的做饭时间就提前了,十一点半做好,林小北和高婶就带着一帆先吃,等吃完了,林小北就带着一帆拎饭菜去学校找余酒。
一家人找了空凉亭坐石凳上,余酒在大口大口吃饭,林小北拿大蒲扇帮他扇风,一帆就自己趴在一个石凳上前言不搭后语地说他自己的事情。
可把余酒的同学还有师兄师姐、甚至个别只有自己一人在这边的老师都羡慕坏了,大家都在电脑室里费尽脑汁想半天,出来电脑室的时候脸都憔悴了。余酒一出门就是娇妻爱子等着,饭菜和垫肚子的零食都准备得妥帖。而自己,还要去饭堂吃大锅饭。
人比人,可真是要气死人了。
国家在计算机这块领域还算是一大片空白,刚开始去专攻这块的人才遇到的困难更大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虽然条件艰苦,听过大家抱怨饭堂暑假的饭菜比平时难吃,但是从来没有人抱怨过这个项目太难太累。
林小北有心想为他们做些什么,但是也使不上什么力。只能在一些小事情上给他们一些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