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02页

      嗯……不如最近就多研发一点油炸食物吧。
    售卖的同时,品尝过炸货的美味,也能带动盛京各家各户的油类消耗。
    给陈员外送生意,也是给自己挣钱么!
    姜云瑶美滋滋打定了主意,带着桂枝在新铺子转了一圈后,就愉快的定下了开铺子的日子。
    纺织坊的运作已经走上了正轨。
    姜云瑶让墨竹先代班管事,帮她照看着纺织坊。
    眼下纺织坊里用的,都是姜云瑶系统田地里种植的,一月一收积攒下来的棉花。
    还有盛家当初在临山村居住时,姜云瑶让易氏在自家买的田里种下的棉花,收获后囤积起来,前段时日也一股脑的都运到了盛京来。
    这些棉花,足够纺织坊运作到今年种植下的新棉花收获都用不完了。
    虽然纺织坊现在还没有收益进项,反而全是大批量的资金投入。
    但等到纺织坊开始有收入的时候,那绝对是庞大的入账金额,姜云瑶对此有信心。
    食铺的开张,姜云瑶选了一个黄道吉日。
    本打算放串鞭炮,揭开牌匾的红绸布,就算宣布开业了。
    结果没曾想姜云瑶想搞得简单一点,其他人却见不得她这么马虎应付。
    第249章 一点也不拿自己当外人
    什么舞狮把戏,全都给安排上了不说,盛知衡还特地提前送来一块牌匾……
    由孟大儒亲手题字,沿用了“姜氏食铺”这个名字,笔画苍劲有力,入木三分。
    姜云瑶对字体的研究不深,不太懂的怎么夸赞,反正就是怎么看都觉得好,立刻高高兴兴挂上去了。
    殊不知,因为孟大儒亲自题字的牌匾,到时候会给她带来多少不一样的顾客。
    原本姜云瑶还想沿用当初老店开张时的优惠方式,在第一天刚开业的时候就来个折扣吸引顾客的时候,却被姜大夫人阻止了。
    “傻孩子,在丹阳县那种小地方,需要用优惠的方式吸引百姓们上门,但在盛京这招可行不通。”
    在丹阳县的时候,食铺主要面向的顾客是普通百姓。
    想要吸引顾客上门,使用优惠的手段无可厚非。
    但放在京城,到处都是达官显贵名门富绅,最不缺的就是银钱。
    看在将军府的面子上,怎么着都要来捧场的。
    要是打折,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折了格调。
    别说打折了,就是姜云瑶再黑心点,把食品售卖的价格再翻个倍,就凭着她食铺里售卖的那些小食品类,也绝对客似云来。
    在京城,不怕物价高,就怕物价不够高。
    那些高门显贵都自觉高人一等,便宜的东西他们都觉着档次低,根本不屑呢。
    赚他们的钱,根本不需要有任何负罪感。
    姜云瑶听了娘亲的话,没有搞开门优惠那一套,在放炮掀匾过后,果然就有大批顾客涌入了食铺中。
    新食铺扩大了经营和柜台面积,桂枝也被姜云瑶提拔成了管事,灶上忙碌的都是新招来的员工,她只需要随时照看指导着就好。
    果然不出姜大夫人所料,姜云瑶的食铺开业的消息,早早就传扬开来,来捧场的人可不少。
    除了这些人,其中以林家、王家和肖家的人,来的更多,买起东西来也是毫不含糊,大有直接包圆的势头。
    显然这三家人都是因为明里暗里的得罪过姜云瑶,从而被划为了将军府的拒绝往来户。
    只是想要借此机会来姜云瑶跟前讨个好呢。
    皇帝在朝中有以孟阁老打头的一众文官支持,再有镇边大将军的站队,朝堂局势已经隐隐压过了外戚势力一头。
    不管是为了拉拢将军府,还是因为忌惮,不说能跟将军府拉近关系,至少也要缓和一些。
    他们倒是有想把食铺里的东西买光,给姜云瑶捧场的意思,姜云瑶却不能任由他们如此施为。
    食铺第一天开业,要是任由他们把东西买空了,其他的顾客怎么办?
    买到东西的顾客不多,她怎么把食铺的名头打出去,吸引回头客?
    再者,这么多小食买回去,他们又吃不完,说不定还会造成浪费。
    作为一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珍惜粮食”观念根深蒂固的的人,姜云瑶才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于是她果断施行了“限购”的方式,每个人最多只能购买两份同款小食,不许个人一次性购买太多。
    三家人想要包圆讨好姜云瑶的目的没达到,反而无意中引得她不快了,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要说第一日登门的顾客,全都是冲着将军府的面子登门给姜云瑶捧场的。
    那么第二日第三日还反复登门的回头客,以及源源不断被吸引入店的新客人,就全是靠铺子里售卖的小食质量了。
    新食铺姜云瑶照旧采取的是快餐的模式,让人糊了不少油纸袋,方便盛装带走。
    不管是小食种类的新奇度,还是口味,都为食铺迎来了不小的口碑,致使回头客越来越多。
    尤其是铺子里售卖的冰沙和冰糕,口味好价格也不是特别贵,在大热的天气吃一口,冰冰凉凉从脚底板一直爽到天灵盖。
    姜云瑶选了靠近国子监的铺子,原本是冲着国子监的学子们去的。
    偌大的国子监,只要每日有一部分学子登门,都能源源不断给食铺带来固定的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