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1页

      江娴哭得嗝声都止了。
    “如今府里正在给你相看亲事,这些时日,你给我安分点,若是再出什么岔子,到时侯爷把你送到庙里,便是你舅父亲自来,也没人救得了你!”
    江娴被林氏这番话吓得浑身一颤,脚下一软,直直跌坐下来,终于是安静了,也彻底明白,她与萧睿大抵是无缘了。
    因着中秋的事,侯府维持着热闹的安静,直到中秋前夕,八月十三日一早,淮安伯府的马车迎着夏末晨阳,停在了侯府门前。
    云霜亲自去迎,把人请到了偏殿。
    林婉仪一身清水蓝夹白的对襟襦裙,头上戴着帷帽,打眼一看,可不就是个清新甜美的丽人?她走在轩廊道上,见不少丫鬟下人在看她,忍不住挺直了腰板,一脸神气,好似她才是侯府的女主人似的。
    云霜领着人,穿过九曲回廊,西转从月洞门过,带着人对姜辞行了礼。
    顾晴眉眼上带了三分笑,还没等姜辞开口,便亲昵上前扶住了她的手,端是一副姨慈侄孝的模样,温声开口:“上次诗会一别,到如今,快余半月,阿辞倒是出落得越发明艳了,若是同婉仪站在一块,真是一眼便能让人看出是亲姐妹,只可惜上次婉仪恰巧有事,你们姐妹二人都没来得及见上一面,真真是可惜。”
    姜辞像是没听着她话里的贬低,实话道:“我同表姐素日也算不得有多亲近,见不见面的,其实也不打紧。”
    林婉仪没想到姜辞这么不给她面子,面色有些不好看,顾晴却已经开了口:“阿辞话里怨气好生大,怕不是姨母有什么不妥之处,开罪了世子夫人?”
    她这话说得委屈,好似姜辞如今成了世子夫人,架子大了,看不上她这个姨母似的。
    姜辞笑笑:“姨母哪里话?我们方归奉京不过半年,府里的事还乱成一锅粥,阿辞也是怕连累姨母……当初还在家时,姨母不来问候,我还以为这是默契,今日姨母拜访,着实让阿辞心惊,我也是不敢言语太过亲近,教旁人听了去,坏了姨母的名声。”
    两方见面,才说了不到两句,便已是腥风血雨。
    顾氏的面色红了又白,白了又红,几年不见,她倒是不知姜辞这张嘴竟这般厉害,短短一言,话里藏刀,表面上说姜家落魄,怕连累她,可却又实打实地说他们归京半年,她这个姨母从未过问一句……
    究竟是谁架子大,一目了然。
    旁边已有丫鬟低语,猜这林夫人是见着侄女嫁进侯府,身份权势不同了,才想着来巴结讨好。
    “是姨母不对,提起旧事,惹阿辞伤心了。”顾晴堪堪稳住心神,“姨母今日过来没什么要紧事,便是快要中秋了,府里做了些月饼,想着两家难得团圆了,怎么能少了你的一份?”
    如今姜府的当家主母是周氏,顾晴去姜府确实不合适,来侯府寻她也还算说得过去。
    姜辞早便做了准备,两家交换月饼。
    林婉仪见娘亲给她使了眼色,柔柔开口:“除了中秋团圆,我与娘亲今日来,还有一件要紧事要同表妹说……”
    云霜心头一跳,便听林婉仪说:“先前端午,若非江世子出手相救,婉仪只怕会有大难,此次登门,便是想同世子妹夫道声谢。”
    姜辞睫毛轻颤,随口道:“不知表姐说的是何事?”
    林婉仪一脸娇羞:“那日端午,长安街人多,人贩子便想趁机拐卖孩童,我本想着上前帮上一帮,却险些被歹人掳走,多亏江世子在,才能化险为夷,这事本是君子大义,可传着传着,却变成了英雄救美……表妹,你说这好笑不好笑?”
    原来那事的来龙去脉竟是这样,姜辞有一瞬的愣神。
    就在这时,绾妈妈端了茶来,温声接过林婉仪的话:“自是好笑的,林姑娘名声清白的事,任着满城风雨的说,也不怕嫁不出去。”
    林婉仪面色一僵,抬眼瞪着这嬷嬷,刚想开口训斥,话到嘴边,却生生停住了,此处是侯府,还不知江逾明在不在,还是不要惹事生非的好,林婉仪故作温婉:“妈妈是哪位?”
    “奴才只是小夫人院里的管事嬷嬷罢了。”绾妈妈笑着给顾晴斟茶,“方才只是奴才一些浅见,还请林姑娘莫要往心里去。”
    红脸白脸都让这妈妈唱了,林婉仪只得尴尬道:“……自是不会。”
    一旁看热闹的下人可算是听出不对来了,正经人家的姑娘,谁愿意自家女儿传出那样不清不白的名声?还是同个已经定了亲的男子,这英雄救美里头,只怕龌龊不小。
    姜辞接过话声:“算算年岁,表姐也十八了,这般年纪,早是要许人家的,怎么到了今日也没听着什么动静?难不成是前阵子的事,坏了表姐的名声?”
    林婉仪还没开口,姜辞继续道:“这几日,阿辞恰好在帮府里的三姑娘相看夫婿,若是表姐还没找到属意的人,我倒是可以帮忙留意一二,说起来三姑娘同表姐也是表亲,若是亲事说到一块去,那还真是好事成双。”
    林氏是庶女,江娴自己也是庶女,这和林婉仪比起来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姜辞竟把她们放在一块等而论之!林婉仪笑不出来,忙又要开口说话。
    顾晴却连忙拦住婉仪的话头,急急开口:“也有不少女儿家是十六之后再出嫁的,婉仪如今□□不了几岁,相看这事不急,就不劳阿辞挂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