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页
太史慈说到这里,抬眸看了刘备一眼,扯扯嘴角没再往下说。
刘备大为震惊,二话不说再次握紧张辽的手,“备与孔北海素未蒙面,文远将军,此事必有误会。”
关羽和张飞上前一步,抱拳为他们家大哥助阵,“此事必有误会。”
作者有话要说: 刘备:孔融,你害我!
第69章 举世皆浊
刘备说他和孔融素不相识不是推诿责任,而是他和孔融真的没有交情,关东联盟时孔融是一方诸侯,他只是跟在公孙瓒身边长见识的无名之辈,连见面的机会都很少,更别说有什么联系。
他现在升迁至平原国国相,和孔文举同在青州为官,那人被围困的时候想起来青州有他刘备这号人,派人到平原国来求助,他不会袖手旁观,但是这不是祸水东引到他身上的理由。
北海国没有兵马,他平原国也没有多少兵马,更何况平原国和冀州相邻,孔融得罪冀州不要紧,他不能得罪啊。
万一冀州的兵马打过来,最先遭殃的不是北海国,而是他平原国。
刘备心里火冒三丈,但是现在情况紧急,三言两语解释不清楚,先把人带回官署再说,只要人还愿意跟他去平原官署,这事儿就还有解释的余地。
关羽和张飞对追上来的那些人怒目相向,他们好不容易在平原国站稳脚跟,如果因为莫须有的缘由得罪了冀州,别说是平原国,就是整个青州所有郡国一起上也不够看。
公孙瓒兵强马壮,尚且不敢和如今的冀州牧为敌,他们拿什么去抵挡冀州大军,不说冀州没有动弹的那些兵马,只面前这五千人想发难,平原国官署都抵挡不住。
张辽没打算难为刘备,看他们兄弟三人的反应的确不像提前知道,朝孙策和太史慈使了个眼色,脾气极好的让刘备不要多想,“玄德公向来得百姓爱重,我等不会轻信北海一面之词。”
不是他多相信刘玄德的品行,而是这人实在没有实力和他们作对。
刘备心下稍定,来不及思索张辽剿灭山贼后传信给平原官署是不是心存试探,留张飞带人处理山谷中的尸首,然后上马在前面带路,让这些剿匪有功的将士随他去平原官署稍作歇息。
张飞抱拳领命,让他们家大哥放心回去,带着跟他的兵朝山谷而去,表情在扭过头之后瞬间变得凶神恶煞。
首先干的不是清点贼匪数量,而是把那自称焦刺史麾下都尉的家伙强行带走,连着跟那家伙一起过来的小兵,一个不剩全拉进了山谷。
至于是揍一顿还是强迫他们干活,不跟过去谁也不知道。
孙策远远看着追上来的那些人被拽走,兴致勃勃想跟过去偷看,只是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张辽一个眼神瞪了回来。
太史慈笑着跟上去,心道如果将来的同僚都这么好相处,那他还要感谢孔北海让他送的那封信。
不管那信是不是孔北海让他送的那封,现在都不重要了,北海之围已解,孔融对他母亲的恩情他也还了,接下来再有什么事情都和他没有关系。
张辽在前面和刘备互相吹捧,孙策没怎么见识过这种场面,年轻人不懂大人的世界有多少弯弯绕绕,听了一会儿后对张文远刮目相看,然后默默落后两步拯救自己的耳朵。
人不可貌相,是他见识少了。
这会儿不是急行军,前面的人不紧不慢,他们跟在后面也不能太快,小霸王耐不住寂寞,很快凑到太史慈跟前和他谈天说地。
他们声音小点不会打扰到其他人,四周空旷,别人也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
“刚才来的那人是刺史的手下,我们还没离开青州地界儿人就追了上来,看来这刺史消息也挺灵通。”少年郎捏着下巴,故作深沉猜测道,“你说会不会是焦刺史和孔北海两个人商量好来忽悠我们,不然他们怎么变那么快?”
太史慈脸色沉下来,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北海相孔融和青州刺史焦和私交甚好,孔融喜欢结交宾客,许多人都是他的座上宾,焦和也不例外,二人私下里有交往,即便有意见不和的时候,也不会表现的那么明显。
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孔融刚刚言辞激烈翻脸不认人,焦和就立马追上来要赔罪,不是他喜欢多想,实在是凑的太紧,容不得他不多想。
小霸王的脑袋瓜非常好使,有一句没一句说着,拼拼凑凑竟然也猜的差不多,只是说着说着,想起来那个辛苦送信还要被埋怨的倒霉蛋就是旁边这位听他嘟囔的小伙伴,有些尴尬的挠挠头,眼神飘忽看向旁边,讪讪闭嘴不说话了。
就是说,的确有点倒霉哈哈哈哈。
否极泰来否极泰来,倒霉久了好运自然就来了,这不就遇到他们家主公这样的明主了吗,别的地方勾心斗角多,他们家主公身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勾心斗角多浪费时间,他们忙着办大事儿,才没时间明争暗斗。
太史慈木着脸生闷气,孙策不说还好,那小子刚到叨咕一通,他想不生气都难。
他之前离开青州就是因为上官之间关系不和,当时的青州刺史还不是焦和,刺史和东莱郡太守有嫌隙,他只是个普通的吏卒,上头的命令不能不服从,听太守的话要得罪刺史,听刺史的话要得罪太守,不管怎么样都要得罪人,只能渡海远走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