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9页

      而肖潇则是一脸呆滞,僵硬的转过头看向武琳,喉咙有些发干的说道:“你刚才没有听见他说自己的名字吗?”
    “他的名字?说了吗……”武琳先是不甚在意的想了想,然后整个人也是忽然的僵住,“他说……他叫罗阳?”
    这世界不……会就是这么的玄幻吧?
    武琳迅速的再次把头转向坐在古琴前的人,但是那张面具却是隔绝了外界的一切目光。
    而罗阳也继续的说了下去,语调却是逐渐的郑重。
    “我在这里告诉大家,我并没有拿错衣服,至于今天为什么我要穿这身衣服呢,自然是我今天弹的曲子的原因。”
    罗阳娓娓道来。
    “今天,在清风居里,来了几位平凡而又特殊的人,说他们平凡,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华国,有着万万千千的像他们这样的人,他们永远的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热血,献祭着自己的生命。”
    第七十八章 纷扰
    “说他们特殊,是因为他们值得我们永远的铭记,即使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史书上也不会留下他们的个人痕迹,今天我附上面具,就是因为此刻,我想以一个后辈的身份坐在这里,而不是单单的罗阳个人。”
    “有一首词写的很好,我觉得在这里吟诵正合适。”
    罗阳将目光投向一个方向,在那里,有着几位满头白发,历经岁月的侵蚀却仍旧散发着雄狮一样威严的老人,感觉自己心中的豪气也是顿生。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将那首诗吟诵了出来。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吟诵的声音激昂慷慨,充满着无限的力量,再加上这首词的内容,让人顿时血脉喷张。
    对于这首词,在场的人不会有不知道的,而正是知道,所以才会有更深的体验。
    岳飞的这首词,激励着华夏儿女的爱国心,而在抗战的艰苦时期,这首词曲更是以其低沉却又雄壮的歌音感染着那些为祖国前赴后继的儿女。
    这是一首颂词,对那些与国家危难而挺身而出的华夏儿女的颂词,说的是他们的无畏,是他们的拳拳报国之心,是他们流传给后世子女的精神。
    罗阳在这里吟诵这首词,就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今天,在这清风居里面,有着那么几位为着祖国的安全而负重前行的人。
    但是,谁也没有说话,没有人站起来,说想要拜会拜会这几位老人。
    因为,所有的人都知道,有的事情,是不需要口头上的表达的,那些东西,是要牢牢的记在心底,让后一辈一辈的传承下去的。
    清风居里一片寂静,有人受到感染而情绪激昂,有人心绪久久不能平息,也有人……心底一阵阵的暖流涌现,冲的鼻子发酸。
    罗阳是一直知道自己有那么些许文青的,但今天他觉得自己的文青却是恰巧刚刚好。
    而一直关注着那边的李仁亚看着挺直了腰背坐在古琴之前的罗阳,又看了看自己周围几位眼睛里已经开始冒马尿的老战友,也是忽然觉得这小子其实也不怎么讨厌,而且真的挺讨喜的……
    于是,也就是在所有人都紧紧的闭上了嘴巴的时候,罗阳一个人的声音就显得格外的响亮了。
    “今天我的第一首曲子是《广陵散》,赠予那些保疆卫国的英雄们。”
    语罢,罗阳的手抚上古琴,琴音骤起。
    短暂的曲头,由一种怨恨凄然的低音引起,琴声徐缓低沉,呈现出缅怀沉思的效果,主调情绪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用猛烈的“拨刺”手法,连续而急促的奏出气势磅礴的乐音,殊死搏杀的的战斗气氛,形成声势夺人的高潮。
    接着是华彩性的泛音导入壮阔豪迈的双声曲调,表现出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最后转入作为乐曲结束的乱声部分,热烈欢腾好似大锣大鼓奏出的振奋人心的凯旋曲,让人心绪激昂。
    《广陵散》是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以抑扬顿挫的杀伐气氛而闻名,也是平和的古琴曲中唯一一首具有杀伐之气的曲子,前奏清透有序,中间起承转合,表现了临危不惧的反抗意识。
    而谈起《广陵散》,暂且不提它背后聂政刺韩王的故事,那有一个人的名字必然在这首曲子奏出来的时候顿时乍现,那就是有着“山野之仙人也”之称的嵇康。
    而关于嵇康与《广陵散》的来历,更是有一则神鬼传奇,说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如若清风,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此曲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这是《广陵散》的一种来历,但是大多人都是不相信的,但是也从侧面说明了这首曲子的精妙绝伦。
    后来,嵇康因为帮朋友出头而被司马昭赐死,上刑场时,嵇康仍旧从容淡定,衣发不束,而之下却有三千名太学生跪拜求情,场面浩浩荡荡,一度让司马昭难堪,但是嵇康名气之盛,更让司马昭容不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