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4页

      “我以后还能来找你们吗?”福有才问着,显得有些忐忑。
    福小芸粲然一笑,回答道:“当然可以啦,我们是亲人嘛。”
    亲人。
    福有才听见这两个字,心头就暖了许多。
    是啊,他们是亲人。
    也还好,福小芸还肯把他当成亲人呢。
    福有才离开以后没多久,张翠英那里就去做饭了。
    这次他们来镇上,要住上好几天呢,一直到考童生的成绩出来以后,才会回到曲河村。
    按照福强那里的经验,估摸着也就五六天的样子。
    福小芸闲来无事,就坐在桂花树底下,托腮看着天空,看着远处夕阳的红霞,一点一点的,暗淡了下去。
    第167章 放榜的日子
    五天后。
    福小芸陪着张翠英,从绣房出来时,还忍不住伸长了脖子,看张翠英买的那些绣样呢。
    花花绿绿的,什么颜色的都有,还有些帕子,是周大娘那里给张翠英的,让张翠英,帮忙填补一些图样进去。
    自从年初时,张翠英那儿得了一本绣谱,如今张翠英的绣艺比起以前更是精进了不少,周大娘那里收了张翠英的帕子卖,一方帕子都能卖一两文钱呢。
    出去成本,剩下的张翠英和周大娘对半分,张翠英靠着绣艺,一个月的时间,赚个七八两银子还是成的。
    这可比种地赚钱多了呢。
    福小芸盘算着,要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门店就好了,这样能省不少钱。
    不过嘛…
    周大娘人还是很公道的,毕竟张翠英的那些原材料也都是从周大娘那里拿过来的,周大娘自己的铺子每个月都还要给铺租呢。
    能在除去成本以后对半分,她该知足的。
    “娘,这些银子,咱们攒起来。”
    福小芸挽着张翠英的手一边往外走,一边就道:“二哥去学塾,一个月要二两银子呢。咱们在镇上住,日常开销也要一二两银子。”
    “剩下的攒起来,看看以后拿来做什么。”
    福小芸也有自己的理想呢。
    她做的面霜,阳婶那里说比镇上的都要好,要是能有办法在镇上卖就好了。
    只是原材料和推销渠道都是个问题,彩织镇不比曲河村,福小芸家虽然跨院里能开辟出一小块地方来。
    但能种的东西少,福小芸能依赖的,还是曲河村的地。
    那是她辛苦耕耘播种的草药呢,原材料好,做出来的东西才能好,是万万不能抛弃的。
    娘俩离开绣房后,准备回家。
    今天下午,就是出成绩的日子了。
    届时,书塾会在门口张贴红榜,将考上了童生的学生的名字写在下头,家长们还有学生们,可以去查看。
    福小芸还挺紧张的。
    那天报名时她看了,有些人二三十了都还在考童生呢。
    像福二贵这个年纪报名去考试的,并不多,而且基本上也都好像是赵公子那样出身比较好的公子哥儿呢。
    古时候,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
    普通人吃都吃不饱呢,哪儿还有银子去读书呢?
    枣子巷。
    福小芸和张翠英刚到巷子口呢,忽然就瞧见,自家宅子外面,站着两个熟悉的背影,竟是周叔和沈清河。
    “沈哥哥?”
    福小芸看到沈清河很惊讶,连忙撒开腿就跑了过去,到了沈清河的面前,气喘吁吁问道:“你怎么来镇上了?”
    “小丫头。”
    沈清河看见福小芸,心情也不错,便回答道:“有几天没看见你了,正好周叔要来镇上办事,我就跟着一起来了。”
    真好,小丫头看见他,这么高兴。
    福小芸听着,这才想起来自己都忘记给周叔打招呼了呢,连忙又看向周叔,笑眯眯道:“周叔,你好呀。”
    “嗯,好呀。”
    周叔答应完,张翠英正好也过来,看见张翠英,周叔就解释道:“前阵子刚好听福强提过你们家的事情。”
    “清河这孩子,和你们家几个孩子关系都好。今天又正好是学塾放榜的日子,我就顺道想过来沾沾喜气。”
    沾沾喜气。
    这话,说得倒是让人心头舒畅。
    张翠英笑呵呵的,也就给周叔开门了。
    进屋时,正好福大富在打扫院子呢,眼看着张翠英回来,忙过来迎接,而后又看到沈清河和周叔,也有些惊讶。
    不过嘛…
    当福大富察觉到沈清河的视线基本上一直都是停留在福小芸的身上的时候,倒是也就释然了。
    沈清河这家伙会来镇上找他妹妹,他还真的一点儿都不意外。
    进了院子以后。
    福小芸开始尽起了自己的「地主之谊」来,带着周叔和沈清河四处逛,让他们也看看,她在镇上的家。
    “布局倒是挺不错的。这些树,摆得倒都还是挺有讲究的。原先我听说你家不是很大,还担心来着,现在倒是觉得还好。”
    沈清河看了,甚是满意。
    这宅子在修建的时候还是挺用心的,从格局到用料装潢都很不错。
    修出来的屋子,也都是结结实实的。
    福小芸住着,他放心。
    二人聊了一阵,张翠英就过来了。
    “小芸,清河呀。”
    张翠英在跨院外,看着树下站着的两个孩子,便道:“差不多是时候啦,先过来吃饭。吃完饭,我们就直接去学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