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8页

      赵清毓心中不免失望,可仍旧不死心,便又提示了一句。
    “各位大人皆知,文官科考,哪个不是寒窗苦读,满腹经纶。可是,武官却不尽相同,他们也许大字不识一个,却在某一场战役,杀敌英勇,便加官进爵,晋升三品、甚至一品大员,可是他们可能只会杀人,大恒如今需要良将卫国,可勇士不是良将……”
    秉政瞟了眼赵清毓,他怎么感觉有被内涵到。
    “武官能力参差不齐,与文官差距颇大,诸卿,可知何故?”
    答案都送到跟前了,若是再无人能懂,赵清毓觉得兵部可以大换血了。
    “小臣有一拙见。”
    坐在末端一人站起身,朝着赵清毓施了个礼。
    “说说。”
    “小臣以为,文武之别,在于文官自幼苦读良书,夫子教导,幼已定志,奋发向上,方才榜上有名。武官若非像忠烈侯府有以武传家的渊源,其他可能像帝姬所言一般,多为勇猛却无识之人,能谓精兵,不可谓良将。”
    “那卿以为,如何改之?”
    “良师在侧,教之,育之。”
    “以何为师?”
    以何为师?库部郎中钟申声音不由噎在喉咙。
    师,必然为大能者。文韬武略,缺一不可。
    如今能称得上文韬武略的,都镇守在边境。防线之上,没有谁能轻举妄动。
    可若无大能者教之,与民间武馆又有何异?
    赵清毓见钟申答不上来,梗着脖子红着脸站在席位末端。
    “卿觉得,窦老将军如何?”
    作者有话要说:
    兵部尚书是我私设,哈哈哈哈
    第29章
    “窦老将军久经沙场,阅历丰富。若能为师,定能为大恒培养精英。”钟申说道。
    “那卿以为,这师立于何地?这生何处而招?”
    “这……”钟申心有迟疑,犹豫一息后道,“可仿私塾教学。”
    赵清毓摇了摇头,“文人科考,千年积累,人之所向。可武学不同,世人眼中,武人粗鲁野蛮,屈于文人之下。并不为世人所逐,如此生源何来,便初有立志为师之人,经久下去,终不能成。”
    校场之上,赵清毓脑海里初有武将培养的方案。
    在京都设立汇武堂,从大恒境内,招揽四面八方的有天赋之人,加之培养。可刚刚考虑一番,她起初构想有太多不可操作性。
    就如同她自己所说的一般,百姓愿意举一家之力培养一个学子,不过是寄希望有朝一日高中,从此改变门庭。
    所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致力于武学,在百姓眼中,可能与玩物丧志别无二样,如此。他们如何愿意不远千里,赴京学习。
    所以指望设立汇武堂,培养良将不可行。
    仿私塾教学,亦不可行,理由与汇武堂不尽相同。
    如此,便要想法子,让老百姓愿意像培养文人一般,培养武人。
    “秉大人,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等事宜,故此,这武学子培养的事本帝姬交由你们兵部决策,三日后,希望兵部能给我一个完美答案。”赵清毓说道,“还有武举一事,你诏令下去,谋略一关安排代执笔者,为不识字得武举子执笔。”
    “是。”
    赵清毓给兵部留下一堆烂摊子,又风风火火的往窦府策马而去。
    武人培养,说到底,不过钱财问题。
    若是只要学武,便能每月领取月银,自然能吸引大批适龄学子。只是,王朝不是聚宝盆,而一味地投钱,只会让稚子学武一事,成为无底洞,千万两钱财都填不满。
    赵清毓心里有些模糊的想法,她一时把握不好,不如去窦府问问窦应德。
    “老臣有失远迎,还望帝姬恕罪。”
    窦应德下朝后,便揪着窦啸去国子监,一出门,就同赶来的赵清毓撞个正着。
    “窦老将军无须多礼。”赵清毓赶忙将窦应德扶起,一眼瞥过窦应德身侧的窦啸,“阿啸今日又没去国子监?”
    不同于其他老百姓家,读书要交束脩。,也不同皇子皇女们,有大儒京卫统领教导。皇室宗亲、贵族名门的孩子,若无特别情况,便入读国子监。
    窦啸、窦芷以及霍二舅家两个双胞胎表弟自小就入读国子监。
    窦啸讪讪一笑,“今个有事,便不去了。”
    赵清毓一看便知窦啸又逃学了,不过这事自有窦应德管教,她便没有多说,毕竟今日来窦府是有要事相商。
    “窦老将军,我有事想同你讨教讨教。”
    “帝姬有什么想知道的,您说,老臣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窦啸一看换题转开,没有自己什么事了,又好奇赵清毓口中的事是何事,便出言道:“爷爷,让毓姐姐站在大门口商讨事情于礼不合,要不咱们进府再说。”
    窦应德如何不知窦啸那点小心思,只是如今事有缓急,他没那功夫找窦啸的麻烦。
    “帝姬,请。”
    赵清毓迈进窦府,窦应德紧随其后,窦啸见没人在意他,便厚着脸皮跟在后面。
    “窦将军,您觉得这事如何?”
    赵清毓将刚刚在兵部商讨未定的事又复述一遍,又添加了几点自己新的想法。
    “不若用重利。”窦应德说道。
    如今大恒扬文抑武,武官不受世家权贵待见,武官即便品阶与文官相同,但是武官总是被文官压了一头。虽然景元帝继位以来,自己推崇武官,可是千百年的差别累积,哪里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