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6页

      周博谦在她眉间亲了亲,又嘱咐道:“生意若是太累了就和我说,我抽空也能管得过来。”
    刘诗怡摇了摇头:“没事的,你放心吧,我这里有周叔帮衬着。”
    周博谦满眼心疼地望着她:“辛苦你了。”
    刘诗怡无奈地叹口气,将人往外推:“行了,你快去吧。”
    周博谦故作失望地晃了晃头,带着周顺离开了。
    刘平正站在廊下向刘安回话,所述者皆为周博谦这些年来的政绩。
    当然大多都是靠着刘平帮衬着才有如此的成绩,刘平再回话时,心中难掩沾沾自喜。
    周博谦看到刘安的时候,扶手行了礼,刘安神色未变,仍旧是之前那副冷冰冰的样子,只是抬眸看了周博谦一眼,便自顾自地说道:“太尉大人想让周大人近期搬去京城。”
    周博谦不解:“太尉大人这是何意?”
    刘安没解释,因为刘显没让他多说别的,他便不会多说。
    他继续自顾自地说道:“别的事太尉大人自有安排。”
    周博谦:……
    刘平:……
    周博谦和刘平互相看一眼,不约而同地在心里说道:他是不是耳朵有毛病?
    还没等两人点头,刘安就撩了撩肩膀上的那半截披风,翻上屋顶离开了。
    周博谦对此也见怪不怪了,他负手看向刘平:“先生觉得如何?太尉大人为何忽然要我进京。”
    刘平低头掸了掸素白的长袍,漫不经心地说道:“听说林逸闻入狱了,还是被姜博衍抓的。”
    周博谦知道刘平有自己的消息网,但是刘平也并未做过对他不利的事情,故而他心照不宣地没有过问。
    毕竟再怎么说,刘平都是刘显那边的人。
    “先生对京都之事还真是了若指掌啊。”虽是笑着说的,但是周博谦的语气却很耐人寻味。
    刘平转身坐在廊边的长椅上,知道他这话的意思,但他也没在意,只是眯着眼睛笑了笑,随后朝屋顶看了一眼,确定刘安已经彻底离开了,才出声道:“其实我并不想去京都,周兄想吗?”
    周博谦听了这话,有些意外,刘平本就是从京都来的,按理说回京都不是和回家一样吗?
    “为何?”周博谦垂眸看他。
    刘平自嘲地笑了笑:“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这个人还有个痴心妄想的念头,那就是做个好官。”
    周博谦向后倚着柱子看他,似乎有了听故事的兴趣。
    刘平也顺着他的心意继续说下去:“当然了,这个念头从进了太尉府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不能成真了。”
    因为刘显并不打算让他做官,他像一个会说话的鹦鹉被豢养在太尉府中,刘显只把他当成一个谋士,但是位居人下,不得不从。
    “不过……”刘平忽然抬头看向周博谦,眼尾笑意不减:“还要谢谢你啊。”
    周博谦愈加困惑:“谢我什么?”
    刘平胳膊撑着栏杆,看向远处几株郁郁苍苍的柳树,说道:“这一年在临州让我深切体会到了这种感觉,做官的成就感,虽然只是辅佐你,不过我也受益匪浅。”
    刘平的话突然带着几分伤感,“要是能一直呆在临州就好了。”
    这话直戳进周博谦的心窝,他也不想去京都,他知道去京都意味着什么,进了京都,他就是刘显的牵线木偶,没有了任何自由,虽然在临州也摆脱不了刘显的管控,但是至少那根线很长,给了他一定的活动空间。
    但是他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听从刘显的吩咐,毕竟当初可是他自己将引绳塞进刘显的手心的,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刘诗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面上仍旧不动声色地朝他笑了笑,甚至还安慰他:“京都很好,我也想去看看京都的繁华。”
    周博谦知道她是在强颜欢笑,可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伸手拥着她,装作不知。
    第一百零一章
    林逸闻躺在监牢内,外面的事情也不缺人告诉他,当得知刘显在他离开后,就让人拜访了他的宅子,他也只是冷冷一笑,没有多大反应,那可是刘显,这么做也不奇怪。
    看来自己的结局已经定下了,成了待宰的羔羊。
    下午,黄领事便过来宣旨了,三日后午时问斩。
    林逸闻长舒一口气,不知为何,听见这这道圣旨,他却忽然放松下来,不用再向去平州时那样,慌成一团,说来真是讽刺。
    三日后,林逸闻的事情落下了帷幕,刘显恍若不觉地上了朝,面上没有丝毫异样。
    赵嘉珩对他俩的关系心知肚明,因而没忍住故意问道:“林逸闻是今日午时问斩吗?”
    一旁的黄领事答了话:“回陛下,正是。”
    赵嘉珩瞄了一眼底下的刘显,神色凝重地说道:“朕听闻太尉大人和林逸闻关系不错,当初还是太尉举荐的他,下午可以去送送他。”
    刘显不紧不慢地站了出来,扶手道:“陛下误会了,那是未看清林逸闻的时候,若是知道他贪婪至此,臣绝不会和他有半分来往,如今奸臣得此下场,也是应该的,臣也会引以为戒。”
    这番话答得滴水不漏,赵嘉珩也无可奈何,只是笑道:“太尉大人有此觉悟自然是好的。”
    正要挥手让人站回去,却又听见刘显说道:“陛下,臣还有一事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