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2页

      说罢她便径直的走向案桌拿起最后一个食盒,背对着苏韵柳吃了起来。
    苏韵柳环视着众人,蹑手蹑脚的向后面退去,确定没人看向这边后,迅速从袖中取出解药灌入皇帝的口中,好在此药是液态的,昏迷之人也能顺着唇缝送服下去。
    还未等皇帝苏醒,寝宫外便匆匆忙忙跑进来一名小太监,他一步一趔趄的扑到掌事宫女的面前说道:“姑姑,快,快将圣上送往庆元殿,贵妃娘娘要当众宣布圣上昏迷前废除太子的圣旨!”
    苏韵柳手颤抖了一下,手中的空药瓶险些落在地上。
    ……
    此时的庆元殿上人声鼎沸,文武百官被紧急调遣令召唤与此商议罢黜太子御殿卿之事。
    可之前通报皇帝昏迷,中宫抱病,如今只有一西域贵妃手持圣旨宣告废除太子,未免有加床圣旨篡位之嫌。
    况且论才德与能力,御殿卿都尚在五皇子之上,皇帝怎会改立储君,大臣们多数都持怀疑态度。
    苏挽琴坐在皇后的凤椅上居高临下的看着脚下的众臣,此时应该除了自己那心狠的父亲,百官都已经到场了。
    若是父亲不那么无情,直接将兵权交给自己,这御家的天下便早就是她苏家的了。
    可惜那个老顽固连自己生死都不顾,又如何相信他不会再次将自己出卖换取荣耀。
    眼下她只能现将五皇子扶上位,再由他收回将军府的兵符,这样才能让名正言顺的获得胜利,她深呼吸一口将肩背挺得更直了一些,心中暗道:所有对不起我的人,今天这笔账终于可以清算了。
    在百官的注视下,皇帝从内殿被缓缓抬出,此时的他病容满面,阖眼欲睡,他坐在龙椅上,手腕高高抬起对着众人挥了一下后便再也没有抬起。
    百官们虽心中有疑,但是此时皇帝病成这样还亲自来上朝,他们也只能跪拜着等待苏挽琴宣读圣旨。
    苏挽琴将手中的锦布卷轴打开,将有内容那面打着台下的百官停顿了几秒,大家抬头看去便见那圣旨的字迹确实是皇帝所写,而且又盖着玉玺的印章,却是不假。
    一旁的太监想接过圣旨宣读,却被苏挽琴制止,这圣旨她要自己念:“太子御殿卿,德不配位,现废去太子之位,又五皇子御盛奇继任。中宫皇后因教子无方,故罚与寝宫反思,若无命令不许出寝宫一步……”
    “好一个德不配位,好一个教子无方。”苏挽琴手中的圣旨念到一半,便见听见一阵强有力的掌声,她抬头一看,便见御千寒穿着太监衣服一步一晃的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的正是太子御殿卿和昏迷的五皇子。
    她从一旁侍卫的腰间抽出长刀指着御千寒大吼道:“侍卫听令,十三皇子和御殿卿挟持太子,密谋造反,大家给我上,只要救下太子,不必管逆贼的死活!”
    第57章 大结局
    御千寒与御殿卿听罢,立马抽出佩剑互相背对做出起手式,随时准备迎接侍卫的攻击,可是半晌,大殿之上没有任何反应,苏挽琴将手中的圣旨重重摔倒地上怒吼道:“你们想造反嘛!”
    侍卫总领从一旁出来,双手抱拳对殿上的苏挽琴说道:“回娘娘的话,我等只听从圣上和军令调遣。”
    苏挽琴脖子上的青筋暴起,胸口剧烈起伏着,双手用力得捏着皇帝的袖口,眼睛却死死盯着御千寒那边,准备他们冲过来时用皇帝挡着。既然他们刺杀自己侍卫不帮,弑君总是大罪吧。
    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苏挽琴万万没想到身后的皇帝突然醒来,一把扼住自己的喉咙,苏挽琴低下头看见自己脖颈上的手掌纤细白嫩,丝毫不像一名男子的手,“你……”
    身后的皇帝一把掀起脸上的,露出一张清丽秀美的脸庞,殿中的侍卫无一不侧目,看的御千寒十分恼怒,他挥剑在面前空化一圈吸引众人的注意,高声说道:“看什么看,这是我娘子,再看挖了你们的狗眼。”
    众人轻咳一声,将头转向四周,眼神却不由自主的瞟向殿上那个身穿龙袍的女子。
    苏挽琴看在眼里,瞬间怒气和屈辱一同涌了上来,明明自己才是府上千宠万爱的贵小姐,怎么偏偏众人却突然喜欢上那个天生痴傻的苏韵柳,她不甘心。
    “你们没看见吗?这人身着龙袍,刺杀后妃,还不直接拿下!”苏挽琴将胳膊肘弯曲试图攻击苏韵柳的腹部让其松开对自己的束缚。
    可是娇气又不肯用功练武的她哪里比得上苏韵柳的力气,苏韵柳一掌便将她两条胳膊打脱臼,像面条一般垂在身体两侧,疼痛感让她的眼泪脱框而出,面上的妆容瞬间花成了熊猫一般,再配上她是蓝色的面纱,显得人如女鬼一般诡异。
    “是朕让她穿的龙袍,你有异议嘛!”众人顺着声音回头,便看见又一个身着素袍的皇帝举着虎符走了进来,这人身体看起来十分虚弱,走路都需要身旁的宫人搀扶着,苏挽琴一眼便认出这才是自己伺候了多日的枕边人,要不是为了报仇,这种老朽她真是看一眼都觉得恶心。
    可事情已经如此,她绝对不能承认眼前的人就是皇帝,她装出恐惧的眼神对众人说:“大家不要信他,刚刚有人冒充圣上大家都被蒙蔽了,此时又出来一个谁知道是不是真的。”
    殿下的众人听见此话也是议论纷纷,“娘娘说的好似真的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