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3页

      有些事她无能为力,但她没有停下来。每个礼拜两个晚上,她在本地银行公会办的夜校里教书,讲经济与金融方面的课程。
    来上课的大都是华资银行里的初级职员,或者那些想要考进银行做事的年轻人。他们市井人家出身,最多不过中学程度。
    每次结束一门课,她总会像严教授当年那样说:“我相信你们,都是可以为中国的金融自主做出些什么的人。”
    不知道学生们听了感想如何,或许只觉得是无谓的高调罢了。但每次重复这句话,她都会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在那些日子里,林翼还是会接送她上下班。逢到夜校要上课,两人先回家吃过晚饭。夜幕初降,他陪着她走路过去,等到散课的时候,再接她回来。
    那些年的香港很繁华,高楼一栋栋拔地而起,一次次刷新城市最高的纪录,到处都有新筑的街道,黄包车已经不见了,路上的小轿车和双层巴士越来越多。
    那些年的香港也很混乱,官、匪、洋人,以及介于官匪和洋人之间的华探长,对于见识过上海滩的人来说,一点都不陌生。
    他们的几个孩子也都已经长大。
    阿渡从英国回来,还是在拍卖行里做事,升到中国书画部 VP 的位子。
    阿念读了商科,在会计师事务所做了两年,又去英国读硕士。
    阿时最小,也已经进了大学,读的是中规中矩的英语文学,成绩非常好。
    阿升是老三,放到最后说,是因为最折腾。
    小学读书就不用功,考试分数不好,不敢拿回来给他们看,自己模仿父亲的签名,也只有这个时候字写得漂亮。
    进了初中,个头蹿起来,又兼有一副好长相,早早谈起恋爱,今天人家追他,明天他追人家。
    等到上了高中,碰上香港工人大罢工,他跟着上街声援,摔断一条腿,休学一年。
    总之每隔一阵就会接到电话,学校,警署,医院,问是不是林升的家里
    折腾多了,也就疲了,一切看淡。
    钟欣愉总是批评一下阿升,再看一眼林翼,意思:是随你的吧
    林翼也看她,摊手,意思:你不也半斤八两
    钟欣愉嘴上不承认,心里却想起坟山路的时候,父亲也是这样,隔三差五就听见有人喊,587,你女儿又闯祸了。
    这念头叫她不禁莞尔。
    后来,阿升好不容易考进大学,又与同学组了一支乐队,说是要参加无线电视台的唱歌比赛。因为排练缺了课,好几门学分拿不到。
    父母不想管,倒是姐姐看不下去了。
    阿渡骂他,说:“你不好好读书,就不要用家里的钱。”
    阿升回:“不用就不用,我在五月花唱歌一晚上就可以赚五美元。”
    阿渡冷嗤,说:“哇你好厉害,留个厚刘海,穿条喇叭裤,衬衫敞到肚脐眼,在台上扭屁股,大学不读,出去做舞男”
    阿升给她气死了,摔门就走。
    阿渡也给他气死了,可转头还是担心,又去跟钟欣愉说:“弟弟是很聪明的,他学设计很有天分,是我想要都不能有的那种,你们怎么就不管管他”
    钟欣愉却还是很淡然,说:“没做过的事让他去做一做,吃到苦头就明白了。”说罢又看林翼一眼。
    林翼还是摊手,意思:这总不是随我了吧。
    钟欣愉笑起来,知道他这是又想起了当年。
    阿渡见他们这样,简直无语,也不管了。
    所幸,最后事情确如钟欣愉所料,阿升自己在外面过了大半年,劏房里挨过饿,舞厅门口打过架,给老板骗着签几百块钱十年的合同,总算知道了明星不好当,还是回大学读书去了。
    那一年,在无线电视台唱歌比赛上获奖的是 Looser 乐队。
    后来每次在电视上看到谭咏麟,阿升都要感叹:“他有我靓吗要是我当年……”
    阿渡每次听见都会瞥他一眼,就像在看一个神经病。
    就这样到了 1972 年,钟欣愉从中行退休,也和郑经理一样,临走前在德辅道上的大厦门口与同事们合影留念。
    与此同时,同风轩有其他人入股,扩大了规模,先是搬到云咸街,后来又搬到皇后大道中。铺面上下两层,十分宽敞,不光做中国书画、古籍碑帖、文房四宝,也开始办画展,出画册和杂志。
    但林翼已经不大管经营上的事,和钟欣愉一起过起了退休生活。偶尔过去一趟,要么是因为办讲习,请他上课,要么是有东西要他掌眼。
    时间继续往前走着,城市愈加繁荣,曾经的那些动荡也渐渐被遗忘了。路上很少能看到穿中式衣服的人,到处都是花衬衫和牛仔裤。
    但钟欣愉还是更习惯旗袍,林翼也还是会穿长衫,或者定做的西装,夏天戴拉菲草帽,冬天换成呢子的费朵拉。
    在别人眼中,他们或许有一种老派的优雅,代表着年代与时光,却也已经是过了时的人了。
    那些关于银行和钞票的事情,钟欣愉现在只能在报纸上读到,从她的任务,她的工作,变成了一条一条的新闻,距离那么遥远。
    1976 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渐渐恢复。
    1979 年,中美建交,金融封锁解除。
    1980 年,中国派团赴美谈判,重新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