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38页

      所以赵凤把孩子全都放在身边,免除她的后顾之忧,这是婆媳的默契。
    并不是赵凤不心疼王氏,王氏有她的责任要守护,晋王妃这个位置不仅仅是风光和荣耀。
    许阳可以躲避,王氏不能,尤其是昌哥和安哥都在前面顶着,王氏不能退。
    她若不能和丈夫一起共渡难关,以后也很难恩爱了,彼此心里会留下嫌隙的。
    这也是她自己的选择,这是最后一道关卡,过了这一道关卡,赵凤就可以彻底脱手,把家彻底交给王氏了。
    “娘,我这样躲在外头,我觉得我对不住大嫂。”
    许阳眼泪掉了下来。
    “你现在要做的是安稳把孩子生下来。”
    “娘,我有点怕……”
    她很担心丈夫,担心府里,可大着肚子哪也去不了。
    “好好地活着,才能看到未来,否则你什么也看不到。别的女人睡你丈夫,还要虐待你儿子,你知道的,我身体不好,我不能护着孩子们长大。”
    赵凤的话很无情,也是为了激励许阳鼓起勇气来。
    许阳当夜就发动了。
    在疼了一夜后,生下了一个儿子,母子均安。
    第二天一大早朝阳美极了,上午京城方面传来了丧钟。
    赵凤闭了闭眼,立刻交代,“白露给我大妆,我要进宫哭灵,小五,带着许阳和大夫人还有孩子,上山,禁闭田庄大门,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许出入田庄,否则格杀勿论!”
    “诺。”
    第441章 哭灵
    赵凤只带了几个家丁走了,把全部的护卫全都留给了田庄,管事等人跪在地上送走了她。
    许阳被人抬着上山了,许大夫人把女儿安顿好后,也回许家了。
    她也是要去哭灵的,她是许家的大夫人啊,不能只顾着女儿一个人。
    许立的小媳妇根本没有哭过灵,她年轻没经历过,所以没经验,老太太年纪大了,也遭不住了,此时许大夫人需要站起来。
    赵凤给许阳安排了人照顾她,药材都提前送上了山,还包括医正都在,安排得非常仔细。
    尽管许阳担心晋王府,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她生产的日子太不是时候了,却又很是时候,许阳不需要去哭闹。
    太子要准备登基大典,还有先皇的丧事也要一起办,宗亲都要进宫,一切紧锣密鼓地在进行当中。
    赵凤拿了重要的东西一身王妃的大妆就进了宫。
    此时正是年节前,是最冷的时候。
    赵凤进宫了,太子妃率先见了她。
    “嫂子,你来了就好了,我心里紧张得要命。”
    太子妃心里是看重赵凤的,虽然发生了不愉快,但她很信服赵凤的能力。
    “你是想让我给你出个主意?”
    “是,求您帮帮我。”
    太子妃这个时候很谦虚。
    “好,那我不客套了,第一条,你去跟皇帝建议,年老的长者和孕妇以及产妇就不用进宫哭灵了,只需认真守孝即可,这是你们皇帝皇后的恩典,懂么?”
    这是拉拢人心的招数,彼此都受益。
    “我明白了,我亲自去和殿下说。”
    太子妃此时表现相当好。
    “第二条,去找宗正和李瑜等人,他们会商量好的,老皇叔们经历了两朝帝王登基,心里有谱。”
    “我明白了。”
    “第三条,让年幼的孩子们回家的了,再跟着走两个孩子,那可就不是孝而是晦气了。”
    赵凤尽量照顾好老幼妇孺,别让他们在哭灵的时候冻死,也给新皇一个拉拢人心的机会。
    “我明白了。”
    “去吧,这个旨意只有皇帝能下,宗亲的几个孩子也年幼,没有宗亲的支持,日后也是步履维艰。”
    “是,我明白了,我现在就去。”
    太子妃得了指点,二话不说立即就前往乾清宫寻找新帝去了。
    太子已经成为新帝了,他有明确的诏书,还有帝王清醒时召见大臣们,亲自给予的谕旨等相关安排,这个无可置疑。
    太子妃要见新帝,在这个时候一定是有要紧事的,这一点不需要怀疑,太子妃人品再差,也做不出邀宠的事来。
    “快请。”
    太子还没有更换皇帝的服饰,需要做的是太多了,不是着急换衣服自嗨的时候。
    “殿下,我刚才征求了晋王妃的帮助,我们寻思着天气太冷了,老弱妇孺根本撑不住哭灵七日的,恐怕要跟着一起走了。
    因此想求您下道旨意,让老人孩子和孕妇产妇就回家守孝吧,也算您的恩典,并且让您和宗亲宗正们好好商量,多听皇叔们的意见。”
    在场之人有大臣还有宗正和宗亲,平时不露面的王爷全都来了,甭管多大岁数的王爷都在列呢。
    听这话几位王爷互相看了一眼,微微点头,这个时候就凤丫的话最有威信,这个时候还是想着让新皇领宗室的情。
    “行,到是提醒我了,我这就下旨,几位皇叔,嫂子可说了,让我听你们的。”
    “皇上多虑了,这是李家江山,我等义不容辞。”
    几位王爷立刻表态。
    太子妃就下去了。
    太子立刻就下了旨意,让年老体弱的老者妇女还有孩子孕妇就回府吧,今日哭完就不用再来了,但要认真守孝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