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5
就没有什么了,可是黄品贤翻那只小藤箱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有一件东西不见了,找了好一阵也没有见到。
他回到林珑这里执行职务的时候,林珑发现他面色隐隐地有些郁郁,闲了便问他:“怎么了?”
黄品贤有些迟疑:“只怕会让你不高兴。”
林珑一笑:“究竟是什么事?”
“印章,就是你送给我的那一枚,不见了。”
林珑轻松地笑道:“原来如此,我怕你看了伤心,便将它收了起来,现在也是该还给你了。”
于是林珑便起身打开箱子,从底部取出一个包裹,在那包裹里,将印章盒子拿了出来,交给黄品贤。
黄品贤接过那熟悉的锦盒,回到房中打开来,拿起那一块鸡血石,还是那样的鲜红色,沉甸甸的在自己手里,微微地发凉,只是此时再看到它,已经不再觉得好像凝固冻结的血块,却觉得触手润泽光滑,摸着让人很是舒服的。虽然是一颗没有感情的石头印章,然而黄品贤握住它,却好像将一缕情意握在了手中,虽然两个人的开始很是离奇,然而到如今,自己已经难以离开,不想失去这一段感情。
第三十二章奔马行船
第三十二章 奔马行船
第二天早上,玉字营的兵勇们成队上了船,是汽船,不是人力划桨的木船,许多兵士虽然曾经看到过汽船,比如洋人走私商给安庆送补给的小火轮,然而大多数并没有自己乘坐过这样的船,此时上了船,都觉得新鲜:
“汽船啊,咱们也坐上汽船了!”
“着实是快,比从前摇橹的船要快许多,你看后面那水上,一道白线呢,跟拖了一条尾巴似的,照这样快慢,一天也就到了上海。”
“说是长毛又要来打上海,所以那些上海的富商,都要我们赶快过去呢,那些有钱人,最是惜命又惜财,多出些钱也顾不得了。”
前面那一名湘勇便笑道:“也亏了他们有钱,倒是付得起价钱,我们到那边,总不会这样时不时地欠饷。”
黄品贤望着两边岸上快速掠过的景物,本来还在担忧,岸边太平军的炮台会不会开火,毕竟长江边有一些地方仍然掌握在太平军的手中,虽然在安徽败了,可是忠王李秀成在江苏浙江打下了大片地盘,此时听了士兵的话,转念也想到,这汽船运兵的费用,着实贵了一些,林珑听来的消息,九千名淮军和湘军,运送费用达到十八万两白银,就等于运送一名士兵,要二十两银子的价格。
林珑当时说的是:“实在有些太离谱,每个人付二两银子的船资,也就很可以了,居然要二十两,就是因为大清不能自己造汽船,所以给人家这样漫天要价,十八万辆白银啊,一名正勇每月的饷银才有多少?这么多钱,够四万湘勇一个月的开销,虽然是上海那边的商人出钱,可是终归是大清的钱,实在肉痛。可见凡事不能靠人,若是不能自立,终究要吃大亏。”
黄品贤想的则是:“这些银子若是买成米粮,不知能救多少人。”
安庆那里的战争虽然结束了,然而人们的挣扎并没有结束,因为长期的战乱,安徽许多地方满目疮痍,一片废墟,就好像当初自己因为内心的障碍不愿吃饭,林珑劝解自己的,“现在除了军队,其她人少有能吃到饭的”,军队毕竟拥有武力,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能得到优先的保障,所以说起当兵,虽然很是慷慨悲壮,古诗中许多“从军行”之类,然而其实不完全是那样伤感的,比如说现在,湘军起码有饭吃,比那些流离绝望的人要好得多了。
面对安徽的这种境况,曾国藩倒是设立了粥棚,每天救助难民,可是经费有限,能够获救的人终究有限,安庆城中是因为被围困,断绝了粮食物资的输入,所以弄到人吃人,然而逃亡入深山的那些难民,并没有人包围她们,隔绝通道,却也没有食物,现在安徽境内的战争逐渐平息,食人的消息却越发多了起来,倒仿佛是另一场战争一样。
玉字营是这天清晨上的船,次日下午到了上海,航程十分顺利,岸边太平军的炮台静悄悄毫无动静。
码头上,湘勇鱼贯下船,黄品贤听到有人在说:
“好快的船,从安庆到上海,总得有上千里,结果一天多就到了,若是从前坐木船,哪怕是顺风,也得在水上漂几天哩!”
“当兵一场,咱们也是开了洋荤了。”
黄品贤忽然有一种离奇的联想,太平军那边有“发洋财”,到湘军这里,便是“开洋荤”,其实自己也是觉得很稀奇。
于是这一天晚上,安排好了营房,黄品贤一边整理各种物品,一边和林珑说着:“从前听人说洋人的蒸汽船,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