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页
“什么?”黎明瑾惊讶,他之前听白志文说过殿试之后还有一个选馆,但是当时白志文是说的选馆不重要,怎么听嬷嬷的意思,通过选馆考试他们有可能会留下来?
邱嬷嬷解释:“我只是说有这个可能,具体他们能不能留在京城,一要看选馆考试的表现,二要看上面有没有人私下照顾。”
自己的表现是他们可以控制的,上面人的照顾就要看上面的人的意思了,这可真说不准。
当然了,放弃选馆考试也是可以的,但自从殿试有了选馆考试之后,就没有二甲、三甲的新晋进士放弃选馆的,如果白志文他们成为了这个先例,反而更吸引人注意。
“希望能如我们所愿吧。”听了邱嬷嬷的话,黎明瑾也不知道自己能说什么,他只希望如果六皇子对白志文他们有了关注,纯贵妃和静安公主会劝住他。
琼林宴后,除了一甲的三位立马就被授予了翰林院的官职,其他的新晋进士都等着过两日的选馆考试。
由于选馆考试白志文他们已经决定了中庸,所以考试之前他们就放松地在家待了两天,除了练字没有看书,等到了选馆考试这天,他们和万荣潼一起乘坐马车到翰林院。
选馆考试表面是翰林院在众多二甲、三甲进士中挑选他们认为有潜力的进士留下学习,实际上,这个考试背后有皇上的身影。
殿试的排名是要公布的,皇帝除了要考量学子们的学识,还得考虑他们背后的势力,有些人才皇帝中意,但是他们不符合前三甲的条件,皇帝就会通过选馆暗示将其留下。
庶吉士中这一部分就是皇帝给自己培养的心腹,如果庶吉士成长得符合皇帝对他的期望,那自然过了三年散馆之后节节高升,如果庶吉士在翰林院的成长不符合皇帝的预期,那他自然就会被皇帝给忘掉。
当然了,为了让外面猜不透自己的心思,每一届留下的庶吉士大多数还是由翰林院的掌院大学士来选,皇帝只会把自己看中的少数人混入其中。
皇帝每一次殿试阅卷只会看画有五个圈的试卷,白志文和黎明德他们排在第九和第十,名次很靠前。
他们不清楚自己的名次代表着皇上对他们什么态度,最好只是皇上在阅卷时单纯欣赏他们的答卷,才把他们放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没有其他特殊关注。
这样在选馆的时候,他们只要表现得平庸一些,就不会被选中留下。
一起坐在同一辆马车中,万荣潼感觉到了白志文和黎明德的紧张,他想了想,低声问他们:“志文兄,明德兄,你们两是想留在京城,还是不想留在京城?”
在原汉省晋台书院的众多同窗中,和他们师兄弟两人关系最好的就是万荣潼,关系虽然很亲密,他们也经常一起探讨问题,但是关于留不留京城这个话题,他们没有认真地讨论过。
京城中暗藏的风云万荣潼或许发现了,也可能他一直专心准备会试、殿试没有注意,白志文想了想反问他:“荣潼兄,那你想留在京城吗?”
“我啊?”万荣潼想了想,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我不太想留在京城。”
没等白志文问他为什么,他就主动说了原因:“以前还在原汉省的时候,我一度觉得自己是原汉省学子中的佼佼者,和你们两人接触多了之后,我才发现比我更厉害的人有的是,你们还比我更努力。”
“当时中举了之后我和你们一起来京城赶考,其实我对自己能不能考中进士不够有信心,如果不是在京城有了德辉先生悉心指点,我这一次很有可能没法通过会试进入殿试,就算进了也可能只是一个三甲。”
“我们万家在原汉省还算一个不算小的家族,但是放眼京城就不够看了,我自己有几斤几两我也清楚,性子有些散漫,做事凭喜好,不是那种一门心思、削尖了脑袋想要往上走的人,我留在京城想要出头太难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因为某件事得罪了人,在未来数年里我不仅不能回报家族的培养,说不准还会需要家族的帮助。”
“还不如我去外面做个地方官,家里人帮忙运作一下把我安排在原汉省附近的省做事,既方便同家族联系,又不容易得罪了得罪不起的人,而且在地方上好好干,不失为一个好的升迁办法。”
万荣潼的想法意外地踏实,他知道他自己不是那种适合在京城这样复杂的官场做事的性子,他就给自己选择了一条更适合他的路。
万荣潼说了他不愿意留京的想法后,白志文和黎明德也说了他们的理由,没有提及京城的氛围。
白志文和黎明德两人不像万荣潼那样,因为出身大家族、有天赋就养成了略微散漫的性子,但他们是从底层的学子一步步走上来的,他们同样属于脚踏实地做实事的类型,他们这样的人留在京城想要做实事不容易出头,到了地方上反而更适合一些。
而且他们两人拜章安浩为师后,章安浩就一直告诉他们,读书、考科举、做官,不是为了拥有多大的权势,而应该想着怎么替老百姓办事,只要替老百姓办好了事,出来了政绩,上面的人自然能够看到。
三人说着话的功夫,马车很快到了翰林院外,他们立马停下了讨论去留的问题,有些紧张地下马车等着选馆考试开始。
作者闲话:感谢? ?)?*??对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