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页
如果在县城有一个稳定的铺子,他们不仅能够多准备一种高汤,还能想泡多少米线就泡多少米线,从早一直卖到晚,肯定比现在这样摆摊挣的钱多,人也不会像现在这么累,不需要起大早推手推车走这么远。
姜芷芸看着因为大哥的话瞪大了眼,看上去对这个提议并不知情的大嫂,轻轻咳嗽了一声,把她的想法提了出来:“与其花钱租铺子,我倒觉得不如买一间。”
在早上听了黎明瑾说他的梦境之后,姜芷芸就在想怎么才能说服大哥和大嫂买一间铺子,他们是要长期做生意的,租铺子成本高、不划算,相当于是在替别人挣钱,买一间铺子现在自家可以用,如果以后不做生意了还可以租或者卖出去,不会亏本。
心里有腹稿,姜芷芸就同黎成志和白秀荷算了一笔账。
首先是他们米线摊位的收入,按照平时的生意来算,几种口味的米线加在一起能够卖出去差不多两百五十碗,一碗米线平均下来能够挣到三文钱,一个月就能挣二十二两半的银子,扣除县城摆摊交给公家的钱、打水给水井主人的钱以及黎草叶的工钱,到手差不多是二十两银子。
县里的铺子根据地段好坏、面积大小,一个月租金从三两到几十两不等,做吃食的想要生意好,位置就一定要选个好的,最好是靠近之前摆摊的南门,不过因为他们只卖米线不需要面积很大的铺子,所以他们可以选择一个小的,租金顾忌应该在六两到八两之间。
如果租了铺子后生意没有什么大变化,那就是说到手的二十两银子中要扣出去七两左右作为铺面的租金,辛辛苦苦一个月就只能挣到十二、三两银子,比以前几乎要少一半,就算因为有了铺子可以多卖米线多挣钱,那也是因为要从早忙到晚挣的辛苦钱。
算完了租铺子的账,姜芷芸就问黎成志他们,这样的落差他们能不能接受。
之前黎成志是没有功夫细想租铺子是怎么样,他只单纯想到吃米线的客人多,如果有了个铺子生意不会差,经过姜芷芸这样一分析,他也发现了问题。
在跟着丈夫出门做生意之前,姜芷芸说出这么一连串数字绝对能够把白秀荷给绕晕,出去锻炼了这么久,白秀荷对数字敏感了不少,她跟上了姜芷芸的思路,一听租铺子要少挣不少钱,顿时头摇得比拨浪鼓还快。
对于那些没钱买铺面的人来说,租铺子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在一些不那么好的地段,租一个小铺面的租金不算贵,在说还有不少人会直接住在铺子里,省下来了租房的钱,算下来其实也不太贵。
既然租铺子不靠谱,那自然就只剩下了买铺子,如果是在两年前,姜芷芸想都不会想什么买铺子,他们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
买一间铺子少则四五十两,多的几百上千两,掏空了黎家的家底也就能够买一个又小又差的铺子,几乎不可能用来做吃食生意。
仔细盘算了一番后,姜芷芸的想法是他们两家人凑一凑,买一个三百两左右的铺子应该差不多能行。
在村里吃喝大多靠地里出产不用买,花钱的地方不多,家里平时的开销她一个人做的绣品卖出去就已经够够的了,还能有些剩余,不仅可以给家里人添置一些东西,还能用做逢年过节时孝敬老人、走亲访友。
所以,这两年黎成石发的月钱姜芷芸全都存了起来没有动,月钱从三两银子涨到五两银子,攒到现在刚好有一百二十两。
另外,姜芷芸手上还有每个月分到手的米线摊位的两成分红,从刚开始收到的到现在,攒下来了四十多两。
不算分家时分给他们三房的钱,姜芷芸手上就有一百六十多两现银,如果要买一间三百两左右的铺子已经够一半了,只需要黎成志他们再凑另一半就行。
姜芷芸把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手上能拿出来的银钱数量都说了出来,黎成志和白秀荷两人沉默了,他们觉得听弟妹这样一说,买铺子好像是一件听靠谱的事。
钱捏在手上不变的话永远只有这么多,还会因为各种开销慢慢减少,购买了铺子不一样,铺子在那里不会变。而且铺子本身是有价值的,会随着时间慢慢增加,这种变化虽然很小但是一直存在。
准确来说不止是铺子,房子和田地也是同样的,黎成志就记得自己小时候这边的水田是九两银子一亩,现在已经涨到了十两,这类资产只要没有遇到灾荒年头,都在慢慢升值,比银子更趁手。
现在的问题就是他们大房手上有没有这么多银子,分家之后大房跟着两老一起,白秀荷就把分家时分得的银钱和田契、地契什么的都又还给了黎老太。
黎老太没有客气地把那些都给收了起来,但是米线摊位挣的钱她不要,让黎成志和白秀荷自己放着,以后给孩子们用。
去年遇到旱灾时为了买粮食,白秀荷拿了些钱拿出来给黎老太买粮食,等到眼看着旱灾已经结束,黎老太趁机高价卖掉了一部分多的粮食,她自己赚了一笔不说还把钱多多地还给了两个儿媳。
因为做生意起得早睡得晚,黎成志和白秀荷两人至今都没有清点过他们手上的银钱,但是他们知道数量肯定不少,至少能有个一百二、三十两。
如果真决定了要买铺子,可以是他们夫妻两和三弟夫妻两一家出一半,他们这边银钱不够的部分先找爹娘借一下,只要遇到合适的铺子就赶紧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