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至于说更远的地方,就不能这么肯定了。
在出去和回程的时候,这群人在路上走过的地区也同昌平县一样,每天凌晨都会一直下雨。
随着雨水增多,原汉省的河流水位全体上涨,就拿上河村外面这条浅水河为例,持续的雨水让它的水位上涨了至少一丈。
这个水位比不上浅水河往年夏季水位最高的时候,但是如果再继续下雨,水位肯定能够继续上涨。
看着屋外因为下雨积起了一个个小水洼的地面,赵承泽的眉头皱起:“师爷,你说之前雨一直不下,地里没水干旱的时候我担心,现在天天下雨,看着水位一天比一天高,我这心也总放不下。你说,有没有可能今年先旱灾后水灾?”
以前赵承泽还没开始考科举只是在国子监读书的时候,他虽然能从各种书籍的记载和自家城外的庄子里了解到百姓生活不易,但是真正体会到百姓的艰难,还是他外出当官这段时日。
“回大人的话,看这天色不好预测。”师爷也是愁眉不展,刚开始下雨那几天,他天天都盼着多下一些雨,现在下得多了,他又要担心。
秋季的雨水按理说不会像今年这般次数多、量又大,他担心的是刚经历了几个月的旱灾没下雨,这些雨水有没有可能都堆积在了一起,现在一次性下个够。
老天爷不让老百姓过日子,老百姓的日子就很难过下去。
当官的烦恼,住在城外棚子里的难民们想法就简单得多,自从开始每天都下雨,他们就迫不及待地收拾包袱陆陆续续返回家乡。
作者闲话:感谢对我的支持)
第129章 庄稼和杂草
八月,在县衙的人焦灼、欣喜再焦灼中,在普通百姓的焦灼、欣喜中过去。
从八月十五就一直持续不断地下雨,到南方逃难的北方人大部分都回到他们的家乡,只有特别少的一部分人没有走。
这部分人的亲人都去世得差不多,北边的房子、田产等赖以为生的物品也都卖掉,在旱灾结束后,他们选择了在逃难的地方找个位置安家落户,就像当初的黎太爷一样。
秋雨一直下到八月二十九,到八月三十这天凌晨十分没有下雨,这一轮连续了接近半个月的雨水终于结束。
南边各条河水的水位比往年这个时节更高一点,不过影响不大,没有到会发生洪灾的程度,南边各省、各府、各州、各县的地方官都松了口气。
等到雨季过去,赵承泽算了算时日尚早,他琢磨了一通后,让县衙的差役们去到各个村镇,告诉有田地的百姓们赶紧趁着现在天气还暖和种下新一茬红薯,等到冬天最冷的天气到来之前应该可以收获。
南边的气候还能在这个时节种一茬红薯,北边就不行了,再有一个多月北边就要开始进入冬天的寒冷气温,种下去的红薯才刚长出大片叶子不久,等不到收获红薯藤就要冻死。
因此,北边的百姓日子过得向来没有南边富庶。
就拿今年来说,春夏时节北边是最早就开始干旱的,种到地里的粮食颗粒无收,到现在好不容易旱灾过去,他们想再种一季粮食又来不及,要饿着肚皮等到来年春耕甚至秋收。
赵承泽脑子里隐隐有一个打算——等昌平县这一季种下去的红薯成熟后,让县衙的差役去各个村镇收多余的粮食,然后以昌平县的名义将多的粮食送去北边。
现在他这个打算还没有彻底成型,因为他得先写信去京城说一声,让他爹看过了再说,他现在品级太低,做事要顾虑的东西很多。
赵承泽是等到秋天雨季过去了才让县衙的差役去各个村镇传话让大家种红薯,实际上,像黎老头那样的老庄稼把式,早在持续地下了几场雨后就开始筹划种地。
刚经历了旱灾,任何人都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家家户户不管家里粮食不够吃,都愿意多准备点粮食。
大家选择种的东西同样是红薯,这个东西长得快、产得多不说,还比较耐寒耐旱,好养活,是这个时节种地的不二粮选。
首先,要拿出地窖里完好的红薯当成种子,伺候着红薯发芽。
其次,在不下雨的时候赶着犁地。
干旱了几个月,土壤表面很板结,田里还生长了不少杂草,必须要把地挖松、把杂草给除了,不然红薯秧种下去了之后没法生根发芽。
等到八月底雨停了后,大家都准备好了红薯秧,地也犁得差不多了,可以开始栽红薯秧到地里。
黎家的田地多,前段时间犁地的时候,黎明瑾每天都会拉着黎明月一起跟着去地里,锄地的活他们两人暂时做不了,但是拔一拔田边的杂草还是可以的。
去地里的第一天,黎明瑾给黎明月选择了一片刚长出来不久的小野草让妹妹扯着玩,他自己则挑了一片长得比较高大的野草,蹲下来认认真真地准备干活。
第一下,黎明瑾拽住了一小把杂草用力一扯,杂草纹丝不动。
想了想,他将手上的杂草分了一半出去,又加大了手上扯的力度,没想到他一用劲,直接将手上的几株杂草根全数扯断,毫无防备地摔了个脚朝天的屁股蹲。
好在最近天天下雨泥是软和的,摔得不疼,就是裤子弄脏了,不过他这条裤子本就是一条旧裤子改了又改补了又补的,弄脏了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