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66页

      一千块现在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是很多钱了,许多人家里都还不定有这么多钱了。不过这也只是对个人而言,但是对一个厂子来说,前期一千块的启动资金是在是太少了。
    在其他的干部们表决之前,陆锦就第一个提出反对了,“一千太少了,连咱们厂房都盖不起来,更别说咱们还要买设备那些。这样吧,队里给三千,我给九百怎么样?”还好他手里还剩下一点钱,拿来做投资也是可以的。
    “咱们公社的钱与其放在本子里存着,不如拿出来投资新厂子,银行里的那点利息算得了什么,咱们要赚就赚大钱是不?等以后咱们有了钱,可以把村子的路铺新的,给全村都通上电,以后厂子的收益更加的好了,咱们村每家每户每年还能有分红,等于是大家躺着就能分到钱的,为什么不呢?”陆锦知道他们村的砖瓦厂子和豆腐坊这两年下来肯定赚了不止三千块的,他知道他要多的话这些干部们肯定不愿意,但是三千块应该是可以的。
    当然他并没有把话说绝了,只要三千块就好,万一后面钱不够用呢,还可以再追加不是?先把鱼儿钓上来了,还能怕鱼儿跑了吗?
    陆大队长和书记在跟其他的干部们商量了一下,就决定拿出这三千块来投资新厂子,当然相对的陆锦也要拿出一部分的钱投资进来,陆锦对此没有任何异议。
    后面的条款他们一条一条的过,最后就是确定签约的合同时限,陆锦提出要二十年,书记几个就不答应了,最后一通协商下来,就签订成了十五年,生效之日从他们签约的这一天起。
    正好陆锦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能在这个职位上一直干下去,不过他是知道等再过十年的政策变了,他如果有钱的话可以把公产变成私产,所以这个他并不急,反而是签太久的话对他来说才是不利,这个十五年是在他的计划之内。
    陆博文发现自己坐在这里并没有任何的用处,他听着陆锦跟书记和他爹一群老狐狸在那里讨论合同条款,讨价来还价去,陆锦在一群老狐狸里面非但一点都不落下风,就算是有所争执之下,他发现最后还是按着陆锦的计划在走,这让他感到无比的震惊。
    以往陆博文只是觉得陆锦是一个年纪比他小的弟弟,跟他家里的两个兄弟都差不多的弟弟一样对待,从来没有把陆锦当成过一个大人那样来看待,直到今天他推翻了自己从前对陆锦的所有的印象。
    难怪他当初说要去竞选厂长的时候他阿爹不给他去,就昨天陆锦的那一场竞选厂长的讲话,他发现就算是自己上台也不一定能赢得了陆锦,就像是他阿爹说的那样,别人会选他并不是因为他的能力足够,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当大队长的阿爹,这句话让他大受打击。但是事实上在听了陆锦的演讲之后,陆博文发现他阿爹说得是对的,最后陆锦拿下了厂长的职位,他也并不感到任何的意外,那个时候他才想起他们村的豆腐坊和砖瓦厂子的确是因为陆锦来了后才有的。
    直到现在坐在旁边,看着陆锦不需要他任何的帮忙就在一群老狐狸里面站了上风,试问如果是他自己处在陆锦的位置上,陆博文都没有把握能够讲赢一群老狐狸了。
    本来他对自己被陆锦找来当助理这个事还有点觉得委屈,但是在他坐在这里一个小时下来,那点委屈全都消失得一干二净了,陆博文在心里暗暗的下定决心,他一定要和陆锦这个小厂长一起把他们的新厂子给建起来,也让他阿爹阿娘,还有妻子儿女们看到他这个儿子、这个当爹的也是能干一番大事的人!
    当然这个时候陆锦并不知道陆博文内心对他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在讨论完了合同,确定了上面的条款没有任何的问题之后,他重新誊抄了三份新的合同,大家在三份合同上签了名,他自己留了一份,另外的两份一份在书记的手里拿着,一份在大队,也就是陆大队长的手里拿着。
    至此陆锦这个厂长是坐稳的了。
    不过他这个厂长坐稳了有什么用啊,他们的厂子都还没有影子呢!今天他怎么都要把这个影子给定下来!
    签完了合同后陆锦又拿出了一份比之前更为详细的规划书出来,跟大家讲了他们厂子前期的投资和前期的发展,以及他们的产品生产、销售和效益等等都做了详细的说明,让大家更为全面的了解他们的食品厂子是做什么食品,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去销售等等这些,都极为详细。
    这份计划书也是告诉所有的人,他们的这个厂子只要建起来就能搞钱!
    也是直到现在,这群被陆锦忽悠了答应建厂子的领导们才知道他们的新厂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当听到能赚钱之后,这些领导们的眼睛瞬间都亮了。
    陆锦看到所有人的反应,都极为满意。
    当然,他们不能光说不练,在会议结束之后,他们一群人就出了外面去,一路走一路商量新厂选址的问题。
    有人提出把厂子建在后山那边,陆锦第一个就提出了反对:“咱们这个食品加工厂子第一个考虑的肯定是交通的便利问题,以后咱们的厂子做大了,有大车进出拉货,咱们村里的路跑不了大车,建在后山或者是村里头肯定是不合适的。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建在村外头,这样就算是以后有大车进进出出,也不会怕撞了咱们村的老人和小孩,噪声会影响到咱们村里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