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页

      [穿越重生] 《画堂春(清穿)》作者:映在月光里【完结】
    本文文案
    【女主版】
    卢希宁被康熙赐给了纳兰容若为妻。
    前世作为科学家的她,不懂规矩,不懂人情世故,木讷无趣。
    他有爱而不得的青梅竹马,念念不忘。
    她还读不懂诗。
    在大学士府显得格格不入,是众人眼中的异类。
    幸得他是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处处护着她,悉心教导,让她能过得舒心自在。
    除了没教会她读诗。
    【男主版】
    纳兰容若自懂事起就知道,他的亲事自己做不了主,所以娶谁都一样。
    却没有想到会是这样惊心动魄。
    她如笔直的线般不会拐弯,经常刺得他吐血三升,将他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
    在不断的扑火中,他也像飞蛾,朝着她那团火扑了进去,眨眼就是一生。
    本文又名《理性与感性》《当直女遇到纳兰容若》
    画堂春:词牌名,纳兰容若最著名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出自于此。
    阅读指南:
    甜甜甜甜得掉牙宠文,无小妾庶子,私设如山,请勿考据。
    内容标签:清穿宫廷侯爵情有独钟甜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卢希宁;纳兰容若┃配角:┃其它:
    一句话简介:理科直女与感性诗人的相处日常
    立意:希望就在前方
    第一章 无
    寅时刚过,卢希宁就被叫起床,洗漱穿戴整齐之后,大嫂李氏亲自前来给她梳头。
    李氏的手重,像是带着巨大的仇恨,把她的头发分成两股,在脑袋左右挽成两个发髻。
    卢希宁头皮被瞬间绷紧,她觉着只要五官一动,头皮就会呲一声裂开。
    透过铜镜,卢希宁看着李氏咬牙切齿,带着狠劲的脸,她刚准备说话,李氏说道:“千万不能散掉,御前失仪可是大罪,咱家再也遭受不起任何的风浪。”
    卢希宁便闭了嘴。
    李氏对着铜镜左右瞧了瞧,卢希宁生得美,一双美丽的丹凤眼,眼尾平时只上扬,现在崩得紧了,眼尾仿佛要飞了出去,秾华之外多了几分凌厉。
    选秀要见帝后,看上去比皇后娘娘还要有气势,李氏感到不妥,刷刷刷解开了卢希宁的发髻,梳得松了些,她乌鸦鸦的黑发又不听话往下垂落。
    李氏左右为难,忍痛下定决心,扬声喊道:“张婆子,去把我屋子里的头油拿来!”
    卢家是镶白汉军旗人,当年在先帝进关后,分到了紫禁城东边二进带跨院的宅子。李氏住正院,卢希宁住东跨院,侧室与儿女住西跨院。
    张婆子是东跨院唯一的使唤下人,兴许在忙别的事,等了许久都未听到她的回答,李氏便坐在妆奁台边等。
    卢希宁不说话,李氏也习惯了她的沉默,跟着不说话,只直直盯着镜子,半晌后突然咦吁长叹一声:“当年家里也仆役成群,哪需得我这个主子等!”
    李氏接下来的话,卢希宁这两个月听了多次,她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早就能把她的话倒背如流。
    卢希宁手指轻轻点着膝盖,附和着李氏的节奏:“曾是一品封疆大吏的卢家,自从主心骨一去,竟然败落到如此境地,造孽哟!”
    一品封疆大吏是原身的阿玛卢兴祖,在七年前就已经去世。卢希宁听张婆子说过几嘴,他是因为镶白旗的旗主,四大顾命大臣之一的苏克察哈失势,被康熙训斥,辞官回京后自杀而亡。
    卢家是旗人,旗人女子必须参加选秀。原身可怜,接连遇到阿玛额涅去世,耽误到现在,已经是十八岁高龄。全京城都找不出几个如她的年纪,还待字闺中的姑娘。
    张婆子说,今年她必须嫁出去,选秀撩牌子之后,就赶紧回家寻一门亲事嫁出去,再不嫁就实在是太老了。
    李氏似乎发现了卢希宁手指的动作,蓦地闭上了嘴,抬眼望过去,与她好奇的双眼四目相对。
    僵持一阵,李氏败下阵来,听到屋外的脚步声,起身往门外走。
    咄!
    当年卢兴祖还在世时,曾言卢家最聪明的孩子是卢希宁,其他几兄妹加起来也不及她。
    李氏却觉着,卢兴祖看对了一半。
    卢希宁三棍子打不出两句话,以前是关在屋子里闷声不响,现今是愈发傻,说出来的话跟那木匠师傅用墨弹出来的线一般直,李氏巴不得她跟哑巴一样。
    另外说对的一半,李氏也高兴不到哪里去,卢兴祖口中的傻儿子卢腾隆,正一手拿着头油瓶,一手端着碗豆汁呲溜喝得震天响。
    味道散得到处都是,李氏板着脸训斥丈夫:“大清早哪来的豆汁......”
    卢希宁跟了出来,打断了她:“还有吗,请给我也喝一碗。”
    卢腾隆向来尊敬聪明人,也疼唯一的同胞妹妹,颠颠跑上前,把豆汁碗递给了卢希宁,“妹妹要喝啊,嘿,这家里就我们是亲兄妹,都爱这一口。”
    李氏想直接晕过去。
    “不能喝!”李氏黑着脸尖声喊道,几乎把嗓子都喊劈了茬,“豆汁味儿重,熏到了主子就是大不敬的罪!”
    卢希宁早上起太早,没睡够脑子会犯浑,肚子也饿了,豆汁正好提神醒脑又管饿。
    选秀的程序与规矩,她听李氏念叨了多遍,早就谨记在心,从头到尾一字不拉背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