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
响,在大立式玻璃橱窗里甩着大尾巴,偶尔傲娇地看着门外路过的人,高傲地别过脸。
很好,有志气,果然是她养的猫。
盛茵不好出面,林欢欢拎着航空箱从宠物店里把糖包提出来,掂了掂斤两:“重了一点。”
“在这地儿好吃好睡,就是缺乏运动。”盛茵叹着,用手指摩挲着糖包圆滚滚的头,“委屈你了,今晚多伴点猫罐头给你啊。”
第二天盛茵直接到剧场报到,《暴风雨》要过几天才会排场次,倒是新春里头一回,大家都穿得大红大紫,喜气洋洋的,院长还给每个到场的人都发了红包。
彩排完不久,热乎乎的新本子被递到她手里,叫《无声传递的电波》,是首次被改编的悬疑谍战题材舞台剧,盛茵一看就来了兴趣。
这次的本子内容更充实,为了表现前赴后继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加入了更多的舞蹈元素,探戈和拉丁比较多,也有现代舞。
场景真实还原老上海,有波诡云谲的一面,也有暗藏杀机的形势,很多都要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对表演者提出更高要求。
剧团的人还说:“这剧排得好了,那就不止在北京的场子排了,会在全国做巡回演出。”
听起来条件十分诱人,盛茵当下就给应了下来。
回去后,盛茵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本子看完,本子上被她用各色笔勾勒了重点,不仅如此,还看了好些舞台剧的录制片,睡醒起来双眼红肿,全都是熬夜熬的。
林欢欢本来只是想让盛茵试着接触观众,没想到她倒排上瘾了。
盛茵带着自己做笔记的舞台剧本子到涂老先生家,一半是为了探望老人,另外一半还是想去亲自表达感谢。
要不是因为涂老先生力荐,她恐怕连《暴风雨》的角儿都很难拿得下来。
涂家院子里飘散着梅花香气,屋子里暖意融融。涂老先生听京剧听得入迷,涂老夫人在书房里写毛笔字,看到盛茵来了,乐呵得不行,忙不迭拉着她进屋。
“外头风雪太大了,快进来。”
盛茵说了自己的来意,又把新的本子给涂老先生讲解。他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须,很是高兴:“是有这么一回事,没想到竟然成了,舞台剧有新的血液融入,是件好事。”
涂老夫人这回说什么都要留盛茵吃饭,还特地定了禹香苑的菜色,让人赶紧给送过来。涂老夫人说:“上回你过来,说那饺子味道不错,就是他们家的。”
期间又有涂老先生的其他学生过来拜访,盛茵十分有默契地溜进书房,陪涂老夫人写字。
书房里有淡淡墨香,墙上挂着好几幅字,大多出自名家。其中有一幅,写着一个大大的“戒”字,字迹飘逸,落笔有力,颇有点剑走偏锋的形态,自成风格。
盛茵走近了看,发现落款印章居然是逸舟。
她转念一想,觉得这也不奇怪,宋翊星从小师从名家,在国画和书画上颇有成就,自创一体,只不过连涂老先生都特意装裱上墙,那就确实不是虚名了。
涂老夫人久不回来,盛茵觉得无聊,在桌子上摊开一张宣纸,用笔沾了墨,开始随手涂鸦。
她原先跟着宋翊星学过一段时间的国画,师父水平高,到了她这儿就成了半桶水,国画讲究落笔和轻重,绘画的天赋从来不属于她。
手上的笔沾了墨,在画纸上点了点,立刻泅出一大块。为了弥补这个黑漆漆的洞,盛茵又在旁边依瓢画葫芦地勾勒一笔,这下更成了四不像。
这要怎么挽救才好呢……她揉了揉额头,从那时学画开始想起,那时宋翊星是怎么教的来着。
有人无声息从她身后绕过来,看到纸上两个黑色团团忍不住晒笑:“这葫芦娃画得传神。”
这宋翊星穿着软拖,走路都没什么声音。盛茵唬了一下,面上还是淡淡的:“谁说这是葫芦娃?”
宋翊星挑眉:“那是什么?”
盛茵别过脸说:“奇山怪石。”
“……没看出来。”
盛茵大手一挥,再添两笔,就是这样也没能抢救回来,画面感十分感人。她咳了咳:“有点没发挥好。”
说完把笔一搁,实在是不知道怎么下笔了。
宋翊星怀抱双手,皱眉:“不要浪费了老师家的纸墨。”
他拿过笔,在画面上轻轻比划了一会,开始低头绘画。
动笔的速度很快,几乎是不用思索。寥寥几笔下,画面顿时灵动起来,群山叠嶂,流水不蠹,旁边还有垂柳阴阴,素雅的国画场景扑面而来。
盛茵站在一旁,目睹了整个过程,还是没能想明白,那支笔捏在宋翊星手里,怎么就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呢。
她顿了顿,由心称赞:“还不赖。”
宋翊星抽出纸巾擦了擦手:“印章带了吗?”
之前学画的时候,他给她雕过一枚印章,用的是细润的寿山石。
那枚印章一直放在家里蒙尘,盛茵摇了摇头。
宋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