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页
第二十七章 习惯
陶青的厨艺那是没得说, 她花了一个半时辰做好的酥饼,不止阿盼吃得津津有味,周福临也觉得这物甜而不腻, 入口即化,多吃几块也不会胀肚。
她离开后, 阿盼趴在床上,支着下巴,还在回味点心的味道, 小嘴砸吧砸吧。
周福临拍了拍弟弟的小屁股:“平日里吃的零食还少么。”
哪怕陶青没到胡大爷这边做饭,周福临因为心疼弟弟, 隔三差五也会给他买吃食, 哪见过对方露出今晚这副馋样儿。
他心觉好笑, 捏了捏弟弟的脸蛋:“以前担心你太瘦,如今却怕你太胖。”
阿盼避过兄长的手,翻了个身滚到最里头,故作老成地感叹:“哥哥真幸福啊。”
周福临一怔:“何以见得。”
阿盼抬起小脑袋看他,伸出手指比划:“哥哥凶,大夫姐姐温柔;哥哥做饭不行,大夫姐姐天天做好吃的;哥哥身体不好, 大夫姐姐会医术;哥哥被欺负了,大夫姐姐帮忙……”
他最后总结:“以后我找妻主,也找大夫姐姐那样疼人的。”
周福临这会儿是真手痒了:“在你眼里,你哥就这般差劲?”
九岁不到, 懂什么男女之事啊。
“我看近日是太惯着你了。”周福临没有真的生气, 但听弟弟这么一说,还是有些郁闷,合着就陶青什么都好, 他什么都不好呗。
阿盼又去哄兄长,抱住周福临的胳膊:“方才说的一半真一般假啦,哥哥最好。”
他虽年纪小,谁将自己拉扯大倒是记得清的。阿盼早已不记得爹长什么样,关于娘的记忆,也只有她每夜抱着书本苦读,偶尔会对自己笑,但大多时候是愁眉苦脸,对着他和哥哥叹气。
他们的母亲太专注于别的事,甚至连他们被明里暗里欺负都不知,是哥哥挡在哇哇大哭的自己面前,赶跑了那些坏小孩。
弟弟开始说甜言蜜语,周福临轻哼一声:“你少来,不是觉得大夫姐姐好么,找她去吧。”
“我是跟着哥哥的嘛。”阿盼像个黏人精似的,抱着周福临不放。
而且阿盼心里有数,陶青虽喜欢他,对他好,但更多还是“爱屋及乌”,是看在他是周福临的弟弟的份儿上。
阿盼知道自己体弱,是哥哥在亲事上的拖累,以前病重时,老想着若是死了,会不会更好。
现在嘛,他要好好长大,看着哥哥和将来的嫂子一直恩恩爱爱下去。
他又贴过去,惹得周福临绷着的脸破功了,把弟弟按在被子里:“赶紧睡觉!”
瞧着阿盼的小脸,周福临深觉陶青不愧是大夫,先前弟弟脸色青白,如今虽不能说白里透红,也差不离了,性子也开朗许多。
想起陶青待他的种种,温暖的同时又疑惑,她为何这么懂得逗男子开心,是经验太足么?
……
人在馆中坐,锅从天上来。
医馆内,陶青缠药材包的动作一滞:“嗯?”
为何福临来看她时,会问这个问题。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么,”她试图澄清,“我当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般风流的女子。”
“嗯。”
周福临淡淡道,“知道了。”
可陶青仔细观察周福临,这怎么也不像信了她话该有的反应。
“福临你听我说。”
陶青道,“我很早就独自生活,喜欢到处走,不谈其他地方,光是皇城内外,早就转了个遍。见得多了,自然就有经验,但此经验非彼经验。”
她继承母亲的待人态度,对外一贯较为温和,刚开始只是将其当做面具,后来这种性格就渗入了生活里,早已分不清真假。
陶青对人的确友善,但她的善良有限,可从未像这次一般,又是亲自做饭,又是时常补贴。
“这我自然分辨得出。”
周福临蹲下/身,帮陶青将装了药材的纸包缠起来,“我就是随口一问,你不必解释得这么清楚。”
陶青信他才怪,她每回听到福临问别的男子的事,心里都发毛。
因为周福临不会像对待金四儿那般,生气了冷冰冰望着对方,无论是打也好骂也罢,总归能让人感觉到怒意;与之相反,他总在陶青面前抑制真实的情感,这种纠结的性子,不由得让人多想。
她将交谈的内容转移到搬迁上:“胡大爷肯走吗?”
提到这事,大家还有些发愁。
胡大爷听说周福临打算搬到城东,很是高兴,一旦让他收拾东西跟着去住,就连声拒绝:“不成,我个老头子去城东作甚,一把年纪了,早就不奢求什么享福,我就住在柳巷,安安静静等死,死后同妻主葬在一处。”
任凭周福临等人怎么劝说,他都不肯让步,抱着妻主的牌位,总是催他们快些搬。
陶青懂胡大爷的感受。胡家是胡大爷嫁给他妻主后,一起度过了三四十年的地儿,年轻时在家做点绣活儿等着妻主归来,偶尔到朋友家串门,听听八卦,老了看着家里一草一木,回忆往昔。
就如同陶青的“陶家医馆”。
陶青的祖母是自学成医,属于野医,那会儿的“陶家医馆”只是一面随风摇荡的旗帜,她祖母就走在乡间小路上,给邻里乡亲看病。
到了陶青的母亲这一代,由于上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加之从小练习,又四处拜师,收集民间药谱、医书,三十五岁便自成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