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3页

      她总算是明白了之前太子说起太子妃时那种无奈又郁闷的表情,这位太子妃真是……世所罕见。
    皇后娘娘都被气笑了,她怒火高涨,“你这太子妃当的还真是称职啊!什么香的臭的都往太子身边拉?”
    蔡苏亚抿唇一笑, 眉眼盈盈,透着份儿愉悦和淡淡的羞涩, “您过奖了。”
    皇后一口气没上来,“本宫没夸你!”
    “欸?”蔡苏亚眼神那叫一个茫然无辜, “是儿臣做的还不够好么?”
    她想了想, “其实儿臣还有个庶妹……”
    “闭嘴!!”
    皇后气结, 仰后靠在椅背上, 胸前起起伏伏,显然是被气得狠了。
    陈嬷嬷见状吓了一跳,她服侍皇后这么多年, 还是头一次见她被气成这样。
    连忙上前,“主子您快消消气,可别伤着身子。”
    皇后一把给她推开了,抬手指着蔡苏亚,怒不可遏,“你把太子当什么了!”
    眼看着蔡苏亚又要张口,陈嬷嬷实在担心她再说出什么话,直接把皇后气厥过去,“主子,太子妃到底年幼,不懂事,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她压低了声音,“东宫的事情,若是没有您的同意,也是不成的。”
    皇后冷静下来,确实,无论太子妃要几个妹妹进宫伺候太子,总免不了她这个后宫之主出头,若不然,无媒苟合,自甘为妾,蔡家也丢不起这张脸。
    想明白了,她也不愿再看到蔡苏亚,生怕一个忍不住,回头罚了她,又招了皇上的眼,认为是她故意为难。
    皇后冷着脸,把蔡苏亚打发了出去,心中怒火未消,恨恨道:“真不知道皇上怎么就一心纵容这丫头!看她无法无天的样子,哪能担得起太子妃的身份!”
    陈嬷嬷倒是看得清楚,无非是皇上心中对太子的那点忌惮罢了。
    要不是二皇子生母低贱,三皇子天生右脚残疾,皇上也不会这样一心一意地为太子造势。
    她轻声安慰着说,“您稍忍一忍,等来日,太子明白您的付出,自然会对您有更多的孝心。”
    皇后面色暗沉,“孝心?呵,到底我不是他生母,这些孝心里几成真几成假,谁能说的准。”
    皇后原先膝下是有皇子的,只是长到十五岁,狩猎时从马上跌下来,就这么薨了,这才有太子抱养的事情。
    生怕引起皇上怀疑,她一开始没冲宁妃下手,后来见宁妃不受宠,见识浅薄、行事鲁莽,俨然成了后宫里的笑话,便也由着她了。但偶尔转念之间,多少有些后悔。
    早知道太子上位这般容易,她就不该留着宁妃。
    什么东太后西太后,宁妃那样的人,跟她相提并论皇后都觉得是对自己的羞辱。
    陈嬷嬷也不说太子多孝顺她的话,她知道,不是亲生的,太子做得再好,照皇后的性子,依旧会怀疑他的真心,
    “宁妃母家最高不过五品官,哪能跟您母家相比?”
    “到底谁能给予殿下足够的支持……他会明白的。”
    陈嬷嬷说的语意不详,不过皇后听懂了。
    她面色缓和下来,“也不知道阿姮什么时候能诞下小皇孙。”
    萧姮的儿子,可是有一半血脉是萧家的。
    陈嬷嬷笑道,“侧妃娘娘身子康健,又受殿下宠爱,总会有的。”
    ————
    太子确实宠爱萧姮。
    在原剧情中,他敬重正妻,所以太子妃和萧侧妃所占宠爱各一半,倒也不算显眼。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鉴于太子妃接连坐下的“蠢事”,太子生怕去她宫里一次,回头自己后院里又多一位侍妾,就索性清心寡欲起来,就算去后院,也只是去萧姮的西院。
    于是,萧侧妃慢慢就有了个“独宠”的名号。
    那十位御赐下来的侍妾位份是低,不过能参加选秀的,家世都差不到哪儿去。
    大多在闺中都是备受宠爱的娇娇女,当侍妾已经委屈极了,想着太子殿下身份高贵、俊朗英姿这才能忍着,可一丁点宠爱没沾上,白白独守空闺,这就不能忍了。
    前几个月没有动静,是忌惮着太子妃,以及萧侧妃头顶上的皇后,只好憋屈着。
    终于,她们等到了转机。
    这天的早朝,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骂承恩公“结党议政、贪污纳贿、蒙蔽太子以谋私利”等等,还道他是太子身边的一大“蛀虫”。
    承恩公当众直接跪地俯首,泪流满面,连称不敢,形容狼狈又可怜,最后更是直接晕了过去。
    此事一出,无数人为之哗然,幸灾乐祸者有之,胆战心惊的也不少。
    但对于太子后宫的这些个女人来说,莫过于天大的好消息了。
    尤其是听说皇后娘娘脱簪请罪、皇上却避而不见的消息,侍妾中,几个心有城府的,已经开始琢磨着怎么借这事在太子跟前露脸了。
    萧家日后不能为太子殿下出力,她们母家可以啊!
    况且事发后,太子不也没给萧家求情么?
    可见对他们也没多少感情。
    蔡苏亚对后院的这些暗流波动心知肚明,她不仅没拦,反而命人给她们使了不少方便,又在月底的请安时重审了一遍最先诞下皇长孙的优势,
    “现在殿下正是心情郁郁的时候,若是有个好消息冲冲喜便再好不过了,让皇上听了,也能为殿下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