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页

      苏梦枕苦笑:“咳咳,5成,小神医果真惊才绝艳,咳咳,可我苏梦枕是个胆小鬼,怕不敢赌。”
    杨无邪心酸又着急:“楼主!”
    “哎,只有3分把握,雷姑娘都敢赌,苏楼主,何必妄自菲薄。”
    “咳咳咳,好,我苏梦枕信神侯,也信小神医。”
    在神侯调侃之下,或心怀希望,或热血上头,不待杨无邪劝阻,苏梦枕孤身入住神侯府。
    外界,看好戏的人比比皆是,就看神侯府小神医放出大话,如何收场。
    一日收了三个病人,李宓无暇顾及其他,忙得脚不沾地。
    幸而花家财大气粗,六分半堂人脉广博,金风细雨楼无所不知。
    不过一月,凑齐所有山野奇珍,众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李宓就是如此不走寻常之道,旁人不屑用,李宓要用,旁人不敢用,李宓重用。
    于是,李宓的院子,再现往日盛景。
    室内,雷纯被扎成刺猬,泡进红色药汤,需泡足九九八十一天,视为极数。
    室外,苏梦枕亦被扎成刺猬,跑进绿色药汤,需泡足七七四十九天,方才得当。
    三人之中,唯一清闲的便是花满楼,扎针敷药之后,只缠着白布,并不影响什么。
    见李宓如此繁忙,花满楼过意不去,毛遂自荐,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盖因两人均不爱政事,喜爱植物,关心动物,又因花满楼粗通药理,擅长养花,还能抚琴合笛音。
    如此,夏去秋来,两人关系日进千里,李宓视花满楼为知己,花满楼觉得李宓是世间最特别,最可爱的姑娘。
    半年后
    门窗紧闭,室内光线昏暗。
    李宓小心翼翼揭开花满楼的眼纱,伸手抚摸查验一番,方才让花满楼睁眼。
    花满楼纤长的睫毛颤了颤,眼眸微睁,李宓着急地在他面前晃了晃:“七童,能看清这是几吗?”
    “明月,一月前我便能感知光线明暗了,你不必如此忧心。”
    “哎呀,我如何不忧心,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你快说,快说说这是几啊?”
    见李宓如此着急,手上晃动的动作越发的大,花满楼含笑说了声:“是三。”
    “太棒了,花满楼,你看得见了,那你能看见我吗?”
    “能看见,明月是世上最了不起的神医。”
    见李宓果真欢喜,在屋内走来走去,反反复复交代着往后需要注意之处。
    花满楼脸颊微红,只敢在心里描绘眼前之美,他一直知道李宓是可爱独特的姑娘,没想到,明月之名,名不虚传,如此……
    花家七公子复明了!
    随着花满楼回到江南,花老爷接连举办了半月流水席,花满楼复明的消息传遍大江南北。
    同时传遍的,还有李明月“赛神仙”的美名。
    秋去冬来,几番生死挣扎,几度彻夜难眠,雷纯、苏梦枕相继离开神侯府。
    半月后,六分半堂广招名师,雷纯风光举行拜师大典。
    之后,神侯府的大门,快被踏破了。
    又半月,金风细雨楼遇袭。
    苏梦枕再次现身人前,不见病态,功力大涨,砍瓜切菜一般,力战13名一流高手,丝毫不露下风。
    夜袭神侯府的杀手,比往常多了三倍不止。
    “哎,无聊啊。”
    大雪倾城,年关将至,府内众人忙得不见人影,唯有李宓,一人窝在房间里,抱着酒坛一直叹气。
    作者有话要说:
    李宓当然不是因为狄飞惊不喜欢雷纯,纯粹是因为雷纯是雷纯罢了。
    李宓从不当着外人叫神侯舅舅,同四大名捕一样,称世叔。
    李宓为什么叫娇娘干娘,与神侯无关,与李宓的身份有关。
    ——————————————————————————————————————————————
    碎碎念:私以为,两个人要成为朋友或者恋人,三观需要相合,相似又互补,花满楼永远是我的白月光。
    第10章 误入诡楼
    阿飞从室外走进来,拍了拍身上的雪花,将红梅递给李宓,见李宓一直叹气,无奈劝慰:“阿姐,不过禁足,大家也是为了你的安危。”
    “你倒是不无聊,天天出门,找人切磋也就罢了,还半夜起来拦刺客。”
    李宓坐在椅子上,修建枝丫,心中不提多羡慕,阿飞挠挠头,嬉笑道:“我喜欢做这些,能得到师兄们的指点,这很好。”
    “你开心就好。”
    见义弟很是欢喜,李宓也不再矫情,将梅花插进汝窑细口瓶,放在窗边,正衬屋外雪景,屋内煮着果茶,满室飘香。
    索性次日,神侯府接到宴请,南王府将在大寒之日宴请朝堂名士、江湖豪杰。
    南王郡主特特给李宓下了帖子,邀她赏雪。
    雪下了一夜,暖寒会当日,终于放晴。
    岁暮天寒,冬雾散去,树上挂着冰凌,地上铺着厚霜。
    车辙滚滚,南王府车马盈门,宾客络绎不绝。
    在正厅见过府内众人,李宓不耐交际,寻了一个理由独自在花园散步,走到暖阁之处,便听到有一群闺秀打诨说笑。
    甲:“听说今天李明月要来,我真想见识见识,是否浪得虚名。”
    乙:“名头太响,怕名不副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