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0页

      然而这次,白桥只是淡淡道:“忍忍吧,最多三个月,盛会服软的。”
    真的吗。
    所有人心里都在打鼓。
    来乾方当学徒的那十人得知乾方的处境后,更是人心惶惶地险些走了两个。
    白桥其实也有些没底,但她想赌,反派没那么厉害。
    否则便不会做出这种连自己的定位都没弄清楚,就大肆吸收存银的事了。
    更何况,她还有祁长廷呢。
    她家男主那么聪明,一定能跟她打出漂亮的配合的!
    *
    盛柜坊,盛掌柜抱着自己的白酒肚,窝在藤椅上听伙计们汇报情况。
    祁景闵不在时候,他便是这座东都第一大柜坊的土皇帝,手中抓着两个铁核桃,大拇指上还扣着一枚扳指,互相摩擦发出让人牙酸的声音。
    “五百万。”男人听到这个数字不由地皱了眉头,“那借银的呢,借银的有多少?”
    “借银的,”那伙计顿了下,“大大小小的商户一共递上来七百万两的文书,但是……”
    伙计目光躲闪,有些不知该怎么说。
    盛掌柜微眯了眸子,冷笑道:“但是,你们不知道他们到时能不能还得起?”
    “倒也不是完全不知道,有三家在东都经营了数十年的老字号,大约是没有问题的。”伙计尴尬笑道。
    “哦,那他们一共要借多少呢?”
    “一……一百万两。”
    一百万。
    按每月息差两分三厘算,每月赚得的净息差不过两万多两,也就勉强覆盖下盛方方面面的维护。
    可盛作为祁景闵的产业,最大的支出从来不是铺子本身,而是每月都需负担的一大笔沟通人情的银两。
    那伙计瞧着掌柜蹙起了眉头,眼珠转了转道:“其实那些小一些的铺子,也并非都一无是处。您瞧那乾方,不也借了银两给那什么三棠药铺、桓云茶铺,名不见经传,也都还回来了。”
    “乾方那等上不来台面的庶民都能做得来,咱们应当也可以的。”
    “喔?”盛掌柜似是笑了笑,饶有兴趣问道:“那你看好哪家铺子吗?”
    那伙计面上的喜色几乎掩饰不住,赶忙道:“金昭街上有一家叫典则的书铺,自开业以来,无一日不是顾客盈门,小人觉得便挺合适的。”
    盛掌柜不动声色地垂了眸子,慢吞吞道:“行,我知道了,你去吧。”
    那伙计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说,但见着掌柜不想听,只得暂且乖乖咽回了肚子里。
    “典则。”盛唐德扯了扯嘴角,不过是那伙计远房亲戚开的一家小书铺。
    这样的小铺子就像那路边的野草,在偌大的东都城里,每天都能冒出来几十家,同时每天也有几十家彻底消失。
    鬼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会一命呜呼,到时候谁来还盛的银子?
    可若不借,就相当于盛白养着那些银两,只为了让乾方无银可存。
    该死,也就只有乾方那个莫名其妙的齐掌柜,也不知用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办法,能将这些铺子抓得如此之准!
    盛掌柜手中的核桃盘得愈发地快,终于,某一刻,只听喀的一声脆响,玉扳指化作几截,稀稀拉拉地落在了地毯上。
    男人长叹一口,抬手捏了捏眉心。
    且走着瞧吧,看谁先熬死谁。
    *
    两边这一瞧,便是瞧了将近两个月。
    坊市里居然还有人偷偷开了盘口,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乾方的赔率高到不忍直视。
    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小商户,甚至中等商户传出抱怨来,盛柜坊眼高于顶,除了那些个在东都扎得比树还深的老字号能借出银子,他们去了都是碰一鼻子灰。
    只能重新转回乾方的怀抱。
    乾方的赔率总算低了些,但存银量跟不上,大家依旧不看好。
    然而,就在七月份的时候,宫中突然传出一则消息,太后病重,皇帝为了给太后祈福,要大办太后寿辰,引白马寺主持进宫,同时要给寺内佛祖们重塑金身。
    这是皇家的事,哪怕是离皇城最近的这些商户们,也没觉得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可就在这个当口,盛猝不及防地贴出了告示。
    ——自即日起,盛存银年息改为两分,商户借银,月息改为两分三厘。
    这,这是什么意思?!
    乾方眼下最大的痛点便是无人存银,盛居然主动降息了?!
    所以,这算是,认输了吗?
    好像也不是,毕竟人盛也说得头头是道:
    盛柜坊根基深厚,体量庞大,有这样的优势便该为他人所不能为,比如东都城中各行各业的庞然大物,让他们去乾方借银,乾方借得起么?借不起呀,所以这部分便由盛负责了。
    而这类根深蒂固的老字号,几乎没有还不上银两的可能,所以能给存银人提供的利息也相对低一些,端看城中百姓更倾向于可能血本无归的乾方,还是稳扎稳打的盛了。
    大家都是为了东都的繁荣做贡献嘛!
    好像说得也很对啊。
    但百姓看乐子,高官看门道。
    百姓们不知道盛背后的东家,朝中知晓一些内幕的超品大员,却从这一派鲜花簇锦中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
    太后寿辰大办,便需从国库拨银。
    国库这几年还要还修坝清淤向淮南诸商借下的,再拿这么一大笔银两怕是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