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苏溪桥一脸疑问,三朝回门是种节日嘛?她怎么没听说过。
没听到他的回话,谢规叙又说:“按照习俗女子出嫁第三日,要带着夫君回娘家拜见岳丈和岳母,你要我陪你回家嘛?”
苏溪桥摇了摇头,“算了,不回。”她现在还想不起有关原主父母的事情,为避免被人发现,还是少见面的好。
………
回来的时候苏溪桥他们遇上了同村的李大爷,他认出了谢规叙,于是热心肠的让他们搭着自己的牛车回家。
到家门口的时候苏溪桥从钱袋里拿出几个铜板给李大爷,见到她这么客气,好笑道:“规叙是我家那口子给接生的,在这长大的,他当初中秀才给村里长脸了,我们跟着也沾光,都是熟人不必客气。”
苏溪桥想了想说:“李大爷你家有梯子嘛?我想把屋顶给补一下。”
“有呢,你会补嘛?我把李庄叫上,我们帮你补。”
苏溪桥一姑娘家哪会补屋顶,正愁上哪去找人补呢,既然李大爷都开口了,那她就顺口说,“那就麻烦大哥和您了。”
李大爷回家放了牛车就拿着梯子叫上他儿子李庄过来给谢规叙补屋顶,刚好石材店送的瓦片也到了,几个人便开始忙碌起来。
李大爷的媳妇赵大娘是村里的接生婆,村里的大部分孩子都是从她手上出生的。这个年代的接生婆就是个金饭碗,得罪不起,村里人对她也是尊敬的更多。他儿子去年刚娶了媳妇,前不久刚生了对双胞胎儿子,这就更加羡煞了旁人。
既然请人帮忙了那就得还人情,苏溪桥下午早早的就在忙活晚饭。她在现代时也经常做饭给自己吃,父母是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每天忙的连人都见不着。
她小的时候就呆在爷爷奶奶家,后来他长大就学会自己做饭了,因为爷爷奶奶是中医。只要苏溪桥一去他们家就会被爷爷强迫着被中医药理,她小小年纪既要承受学习压力,还要饱受药理的荼毒,简直一言难尽。
苏溪桥去找了谢舒兰,让她带自己到她家菜地里去摘了些蔬菜。
古代的空气比现代好了不止十倍,远处小山坡翠绿的松柏林中藏着几处别样的颜色。走在田野里的小路上,一阵清爽的微风迎面吹来,阳光照在地里的水稻上随着风摇曳。
现在是阴历三月底,村里大部分得水田里都已经中上了水稻和麦子,苏溪桥想着如果能赶在清明节前把荒地开发出来种上水稻,等到七月份的时候就能吃上自己家的米了。
自家的荒地离谢舒兰家的菜地有一段距离,所以她们先去看了荒地,回去的时候顺道再把菜带回去。
谢舒兰今天穿的是浅蓝色的衣服,衣摆上绣着几朵黄色小花,估计是她自己添上去的。她跟谢归林长得有三分像,清新脱俗,是个外向的姑娘。
“嫂子到了,前面那两块连着的是水田,右边那两块分开长草的旱地。”
苏溪桥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前面是条小溪,不远处搭着几根木头做的桥可以过去,自己的地就在小溪对面。
小溪两边长着草,一条土坎路窄得刚好可供一人行走,他们就站在小溪这边看。地里确实长满了野草,但是比较稀疏,大部分都是茅草。
苏溪桥心里安慰到,最起码不是成片成片连在一起,没法下手的那种,废点心思开垦出来还是能行的。
第4章 开荒
苏溪桥回到家里时,谢规叙正坐在院子里的石桌处和李家父子喝茶,桌上放着从街上买来的瓜子和花生,这是她特地买来招待客人用的。
从街上回到家的时候就拿出来放在了门厅里的地上,苏溪桥没告诉谢规叙买了这些东西。
突然觉得有些奇怪,他这是自己从袋子里找出来的?
苏溪桥正打算过去给李家父子添茶,李大爷就站起来,掸了掸身上的灰,笑着说:“规叙家的,房顶我们帮你补好了,家里还有活,我们就先回去了。”
苏溪桥放下茶壶,“李大爷和大哥既然还有事,那我就不留你们了,晚上过来家里吃饭。”
李庄也是很豪爽的笑着一口答应了,苏溪桥让他们叫上赵大娘和李庄媳妇一起过来,李大爷也应声说好。
送走李家父子,苏溪桥就把桌上的瓜子收起来,拿进去了。她把从地里摘的豆角放在了桌上,开始掐头去尾。
谢规叙伸手摸了一下桌上的豆角,一脸茫然望着她。
苏溪桥自然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这是豆角,晚上炒着吃。”
谢规叙点点头,“我帮你吧。”
苏溪桥愣了一下,“可以啊,那你帮我把头和尾去了,注意别掐太狠。”
“嗯。”
谢规叙一身月白项银细花纹素衣,大片浅灰色竹叶纹在白衣上若隐若现,俊美的脸上显出一种病态的苍白,却无时不流露出淡雅的气质。不得不承认,他在任何适合做什么都是惹人眼的好看。
苏溪桥见他挽起衣袖,认真的在掐着豆角,转身就到井边去洗别的菜去了。厨房里有一顶旧橱柜,擦干净刚好可以把碗碟放里面,米面就只能放在卧室里,厨房里不知道会不会有老鼠蟑螂之类的东西。
天色慢慢变黄,苏溪桥做了四个菜一个汤,家里没有酒,村里也没有酒坊,就只能将就着了。
豆角苏溪桥做的是干煸的,放了些干辣椒,青菜用花生油炒的,色泽鲜亮,还有两个菜是小炒肉和红烧排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