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90页

      话落,陆之昀故意觑起了眼目。
    他低声回道:“你的妾室不在镇国公府。”
    “那她在哪儿?我听说了她在杜家发生的事,想必是我此前并没有将话同她讲清,这才让她对我心生芥蒂。”
    陆之昀的嗓音却沉了几分:“可你要知道,你是外藩的宗室子弟,在京中根基很浅,来日登临大位,我和沈沅也会离开京师,去滇境就藩。你若想坐稳这个位置,惟有要靠同世家联姻这个方法。”
    陆之昀说的道理尉迟靖是懂得的,他在京中,却然是没有尉迟桢的势力大。
    他目前是给不了蓁蓁正妻之位的,就算他在顺利地登基后,执意要立蓁蓁为皇后,朝中的那些大臣也不会同意。
    尉迟靖的心情一时间极为复杂。
    一方面知道,但凡成大事者,必然要断情绝爱,万不能为情所困。
    他此前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会在女人和权势之间摇摆不定的男人。
    却没成想,他如今竟是成了,他此前最为不齿的人。
    陆之昀见尉迟靖面色有异,声音近乎冰冷地又道:“我可以告诉你她在哪儿,但你也要尽快做出取舍。你可以不娶杜芳若为妻,京中的适龄世家贵女还有很多。尉迟靖,你现在没有这个能力,能够兼得鱼与熊掌。你若是真喜欢她,就先想办法将她安抚下来,等来日你坐稳了这个位置,再一步一步地为她铺路,使她能够坐到与你并肩的那个位置上。”
    实则尉迟靖原本觉得,陆之昀同他说的这番话,会很冷酷无情。
    或许还会同他说,蓁蓁不过就是个妾室而已,他日后若是登上了帝位,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
    但是陆之昀没有这么说。
    他极尽理智地同他阐明了实情的利弊后,也给了他中肯的建议。
    尉迟靖的俊容略显阴沉,却还是缄默地颔了下首。
    陆之昀随后同他提起,沈沅动用了自己的嫁妆,让蓁蓁在京师开了间胭脂水粉铺子,如今她的生意做的不错,那胭脂铺子便开在显贵云集的前门街上。
    故而尉迟靖同陆之昀辞别后,便直奔前门大街而去。
    ——
    却说沈弘量自打被朝廷削了侯爵之位后,所剩的那些积蓄银两,也早就被阿蘅变卖转移。
    阿蘅抱着他的儿子沈项临,竟是同侯府的管事私奔了,沈弘量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五姨娘平日那般的温驯,竟也能做出背叛他的事来。
    沈弘量经此变故,一夜白头。
    指挥营的官兵却勒令他在三日内搬离朝廷赐的府邸,沈弘量卧床不起,惟沈家长男沈项明在家族落魄之时,担起了责任,遣散了沈弘量其余的几个姨娘。
    庶女沈沐同她的小娘回娘家去了。
    沈项明毕竟是刘氏的亲子,故而刘氏的母亲还是心疼外孙,却也不敢对沈家人资助过多,待东拼西凑出了一百两银子后,沈项明就在京郊买下了一间茅屋,将老父和沈渝安顿好后,就找到了一个木匠的营生做。
    实则沈项明虽不喜治学读书,却或多或少曾受还在工部任职的沈弘量的影响,喜欢钻研一些木活。
    沈渝终日在茅屋里怨声载道,对这茅屋里的一切都很嫌弃。
    满头白发的沈弘量奄奄一息地躺在炕榻上,沈渝穿着粗麻制的布衣,只得悄悄地抹着眼泪。
    这间茅屋一共三间房室,沈弘量和沈项明同住一间房,沈渝单独住一间房,另一间是做饭的庖房,并无其余的地界供人出恭或是小解。
    沈渝待在自己破旧的草屋里,越想越绝望,直到拿出了一个墨色的陶罐时,眼泪才将将地止息住。
    这陶罐里放着的,是陆谌交给她的蛊虫。
    此前陆谌寻到她时,沈渝方才知晓,原来敦郡王身侧的门客陈尧,就是从云南回来后,隐姓埋名的陆谌。
    可前阵子沈渝打听到,那陈尧竟是凭空在京师失踪了,敦郡王了寻了他好久,都没有找到他。
    沈渝不知道陆谌去了哪里,却将陆谌视为了人生中的唯一期望。
    陆谌总归还是对她有感情在的,沈渝想,这番他去了滇境,估计也想明白了许多事。
    他应该还是意识到了,还是她沈渝好,沈沅终归已经是别人的女人,也不适合她。
    陆谌同她说,这个蛊虫对他很重要,让她为他好好地保管,他如今的身份并不方便随时地带着此物。
    沈渝不知道这个蛊虫能做什么用途,只听过一些传闻,说蛊虫一旦入体,身带蛊虫的人就算活了下来,这辈子也会被病痛缠身。
    且蛊虫极易难得,药王要从近百只,甚至是近千只的毒虫中,才能择出一只毒性最强的,做为蛊虫来培养。
    沈渝不知道陆谌要对何人下手,却一直都帮着他仔细保管着这只蛊虫。
    沈渝在这厢思念着陆谌。
    另一厢,沈弘量今日终于恢复了些许的气力,便趿上了草鞋,不发一言地出了茅屋。
    他用沈项明留给他不时之需的银两,雇了辆马车,进了京师中,他曾经生活过的,那显贵云集的皇城外。
    沈弘量步履蹒跚,且神情惘然地在街上行走时,竟是看见了阿蘅和管事,带着沈项临一起去下馆子。
    沈弘量怀疑自己是看错了,便揉了揉眼睛。
    可他并没有看错。
    不远处的那三个人,俨然像是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