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刘力给她倒了杯水,若有所思道:“这可不是拨出一片地就完事的,像你说的,还要投入成本,咱队里绝对是拿不出钱的,说不准是赔还是挣呢,更不可能让队员们掏自家腰包。”
刘力满面愁容,以前年总经济在公社排倒数,他只是想着在原有的基础上,让队员们干活麻利勤快一点,认为他们干得多不懒散了产量经济就上来了。
可是怎样让他们不懒散干得多,也就只是嘴上督促,成天没好气地催着。
该不听的还是不听,回头还埋怨他当了干部拿着鸡毛当令箭。
于冬月说得有道理,要让队员们看到自己手里能够得到的利益,把利益关系真切地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才能心甘情愿干活。
赵小草讶异于没上过大学没去过大城市的于冬月竟有如此大智慧,不免对她多了些敬佩之心。
“可是……队员们指定不愿意干,咱队这情况谁愿意铤而走险啊。”
于冬月在刚才干活的时候就一直在想可行的解决办法,“那就先从知青们开始,反正他们干农活也帮不上什么忙。刘大队长,您可以在队里先说一下,谁想干就来登记,有一个算一个,咱们甭管大小规模,先干起来,其他队员看到效益自然就主动请求加入了。”
“咱队里农民哪个都不是怕苦怕累的,现在不积极不还是没动力?导致现在恶性循环了,真要让他们看到好的收益,该干的农活一样不少,这边大棚也照样搞得红红火火。”
“虽然现在秋收手里活还多,可过两个月就是冬天,地里都飘着雪,这么大片地就荒废着了,不如隔出一片我们抓紧时间建棚,是为了咱们第六生产队,更是为了咱们村每一个农民,此事刻不容缓。”
刘力思索半晌,“建棚可不是一两天就能建的,咱连个照葫芦画瓢的葫芦都没有。”
“有,周……我男人在后院就建了个小的,回头我让他把图画出来,咱就照那个建。”
刘力和赵小草四目相对,“行,我们这几天就跟上面开会请示,成本和隔出一片地都得上面同意了咱才能动。”
于冬月点头,“我今天回去就写一篇《论大棚种植方式对农民的十大益处》。”
刘力和赵小草把她夸得天上有地下无,“那帮城里来的知青都不如你这思想。”
于冬月赶紧解释,“这又不是我创新的种植方式,其实现在其他地方也有实行大棚种植的,但是肯定都在最初试验阶段,我们不同地区都试验一段时间,如果可以就能够大范围普及了。”
刘力和赵小草不管她找补的那些话,反正现在于冬月是在他们心里镀上了一层光了。
但这事要办还不能只是两位队长和于冬月上下嘴皮子一碰的,要走的程序手续可得一样不少的按流程办。
两位队长记得于冬月说的此事刻不容缓,这是为了队里所有农民好的大事,所以他们办事效率极高。
隔天就拿着于冬月写好的《论大棚种植方式对农民的十大益处》,去找了大队政治指导员和所有正副队长们开会,把公社大队长和村支书也请来了。
大家传着看完了于冬月写的小议论文,各个都夸这想法好,加上刘力和赵小草非常坚定的态度和眼神,经过几天的会议最终决定同意这个提案,不日便可实行。
三人在办公室接到同意提案的电话后欢呼雀跃,这几天上面就会批钱下来,刘力也和各个小队长定好了要把哪片地隔出来做试验田。
接下来,就差人了。
那帮眼睛长头顶的知青们可不是好说话的。
刘力捏捏眉头,一副头疼的样子,“我跟你说,尤其是那个任红和成家良,小主意贼多,让他们干个活都借口理由一套一套的。”
巧了嘛这不是。
于冬月冷哼。
那就新账旧账一起算吧。
第20章 知青报名
知青点。
十四个知青听到要让他们去培育试验田后一脸犹疑。
任红梗着脖子,不知为何趾高气扬的语气,“我们每天在这辛勤劳动,挣的工分连肚子都填不饱,现在还让我们去开发新的种植技术?我们不去,谁爱去谁去,凭什么让我们当试验品?”
刘力正要心平气和地哄她们,咋说人家是城里来的,分到他们队就要尽好照顾他们的责任。
于冬月抢先说道:“土地是农民的天,是农民的地,是农民的命脉和养家糊口的宝藏,土地才是试验品,你是什么东西,也配跟土地比。”
于冬月看到任红就想起,她哄着于东升抢了原主广播站工作的事,导致原主苦哈哈在地里干活手里一分钱都没有,她气不打一处来。
要说也该她任红倒霉,那边广播站的工作到手没几天,队里开会决定不需要每天转播新闻了,每周或隔周说一些大事件就可以,这事妇女队长赵小草就能干,何必再多拿出10块钱来。任红只得再回地里上工挣工分。
于东升跟她说好的,于冬月出嫁就会娶她回家享福,啥也不用她干。可谁知于冬月并没嫁给出了彩礼的老周家,还把人家父子俩送进去吃牢饭了。
她还是去打听了才知道,于家不止没钱给她出彩礼,老周家还经常去闹他们还彩礼钱。
更何况,于东升现在可是去采石场接受过改造的人,全队的人都知道,还在台子上念了检讨。好多人都知道她和于东升是差点就结婚的关系,她都丢死人了,她才不会跟家里欠钱还接受了改造的男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