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95页

      “昨儿,陛下身边的人来找了我,说是问我关于太子的想法。”钟老爷子睁开眼,看着景瑟说,“我……选了小太孙。”
    这消息让景瑟又一次怔住了。
    “小太孙?”她带着试探的语气问,“是……”
    “施宏。”钟老爷子说,“我同陛下提了他。”
    景瑟怎么也没想到,会在这么早的情况下,听到昔日大燕新帝的名字。
    当初经历过逼宫又差点死掉的新帝,如今不过是个九岁的孩子。
    “你是不是觉得他还太小了,成不了什么事情?”钟老爷子摇头,“他比他父亲聪慧多了,只是这些年来不敢太出众。而且,他年纪小也是好事,若是年纪太大,会成为不少人眼里的眼中钉。”
    “不过,我也只是和陛下提了我的想法,而不是全部。”
    “这事,你记得回去后和你祖父提起。”
    大燕的商人在大燕朝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而钟家是因为一直忠心耿耿,而且知道退让所以在定燕帝的心里,一直有着不错的位子。这次齐王谋反,钟家也在其中帮着定燕帝实施这个计划,导致了钟明玉丢失。其实,若齐王不谋反,那么或许高若虚就不能趁乱带走钟明玉了。对于钟家,定燕帝是有歉意的。但是这个歉意,不至于让定燕帝真的认为钟家是完全可靠的。
    所以景瑟猜不明白,为什么定燕帝会来找钟老爷子。
    但是钟老爷子的答复,定燕帝肯定是满意的。
    太子去世后,文臣们不顾定燕帝还病着,就开始写折子恳求定燕帝重新立太子。
    定燕帝膝下的皇子们也蠢蠢欲动,恨不得做下一个太子。
    定燕帝刚失去了儿子,还在失望的情况下,却被文臣们这样对待。虽然文臣们的做法没错,却也太无情了一些,这也导致了定燕帝对他们其实有了一些憎恨。
    这些年来定燕帝和文臣们的斗争,似乎从来没有平息过。但是定燕帝在位多年,大燕朝也未曾在和其他国家的交战里,败落的太难看。而且,最重要的是定燕帝拿下了大楚,扩张了大燕的领土。
    这个时候定燕帝作为帝王,自然是不想低头的。可是他不低头,文臣们也不会退让,期间哪怕有裴长庚阻拦过,没有让这场事情闹的难以收场,可是还是让定燕帝的心里很不满。
    定燕帝心里有了不满,就想找人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定燕帝的想法很简单,这些文臣们看不起太子的出生,认为太子身上有大楚的血脉,那么他再立一个太子,也要立小太孙们。
    钟老爷子虽然不参与朝堂上的事情,却也明白定燕帝的想法,所以干脆就选择了小太孙。
    太子有两个孩子,大点的这位和白睢的关系很不错,骨子里有些阴狠。其实这样的人做帝王的确不错,但是却不太适合大燕。
    因为他上去会激化和文臣们的矛盾。
    小太孙施宏年纪小,读书也不错,只是身子差了一些。但是他待人彬彬有礼,且名声也很好。最主要的是,不过九岁的孩子,就有着沉稳的一面,这太难得了。
    所以钟老爷子心里,是更喜欢施宏成为太子的。
    景瑟在回长宁伯府的路上想了很久,觉得钟老爷子是在帮施宏。
    其实,定燕帝的想法很简单,太子留下的两个孩子里,必定有一个人会成为新的太子。那么献王会怎么做呢?他绝对不会留下一个,会都找机会除掉。
    现在钟家和定燕帝留意到了施宏,那么献王必定有顾及。
    景瑟回到长宁伯府内,就朝着书房走过去。
    在走到书房的路上,她在考虑要怎么和景铁铭提起朝堂上的事情。毕竟她的这位祖母,其实不太喜欢女子说起大燕朝堂上的事情。
    结果她刚走到书房外,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廊下。
    少年穿着一身素雅的衣衫,袖口用银线绣着梅花,他的面容尚且有些稚嫩,可是这身打扮却把他衬托的有些沉稳。他似乎也意识到有人到了这边,抬起头便和景瑟的目光对上,那是一双像孩子一样天真纯善的眼睛,没有任何算计在里面。
    景瑟停下脚步,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
    她想起了前世第一次和施宏见面的时候,施宏已经是个十六岁的少年了。他对景瑟说话的时候,其实还带着几分试探,后来更是好奇的问她,“你嫁给白大人,是因为什么呢?”
    “报恩,还是其他?”
    景瑟微微敛目,没有回答施宏问的话。
    其实是什么又怎么样呢?已经不重要了。即使她知道白睢害了景家,做了很多不该做的事情,可她已经嫁给白睢了,是不能改变的事实。所以,她也没有选择回头去看,选择去后悔自己曾经的蠢笨。
    她回答施宏的是,“做人,你得朝着前面看。”
    “若是没路了呢?”施宏问她,“也要继续朝着前面走?”
    “没路,就找路。”景瑟说,“即使是绝境,不闯闯怎么知道,走不出去呢?”
    所以,她杀了白睢,靠着自己走到了最后。
    如今,她提前了很多年见到了施宏。
    站在廊下的施宏,看着景瑟笑了笑,他的笑容里还残留着几分孩童的嫩,“冒昧的问一下,你是景四小姐吧?”
    景瑟对着施宏行礼,声音十分的温顺,“见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