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7页

      “公——陛下!”
    琼枝笑意明媚地端着酥酪走过来,想到刚刚得到的消息,迫不及待地将酥酪随意放到高架藤几上就凑近元玉, 小声说,“陛下, 今日可是殿试呢, 听闻这届的考生都一表人才, 陛下不想去看看吗?总是这样也无聊啊!”
    殿试?
    算算日子,应该是吧!
    元玉睁开眼睛盯着啾啾叫的小麻雀从这枝海棠飞到那枝海棠,心不在焉,“阿砚不在,确实挺无聊的。”
    琼枝笑得像是哄骗小孩子的拐子, “那陛下去看一下, 也不费什么事, 指不定还有认识的呢!”
    “是吗?”
    “那桃花小筑呢?可以去吗?”元玉圆溜溜的眼睛直直地盯着琼枝, 黑黝黝的眼睛如小鹿般雾气氤氲,看得琼枝心有不忍。
    桃花小筑是谢公子在皇城的一处宅子,自那日公子回宛城之后,主子就一直念念不忘的,总想出宫去那里。
    “出宫是不可以的!陛下的伤才刚刚好,太傅不会允许的, 陛下还是死了这条心吧。”琼枝摇头,垂眸将酥酪递给元玉,而后又苦口婆心地劝她,
    “何况谢公子也不在那里,陛下就是去了又怎样,还不如去瞧瞧殿试呢。”
    哎呦我的主子呀,您要是不去,那才真是可惜了!琼枝在心里默默补充道。
    元玉闻声整个人都耷拉下来,小口小口不大愿意地喝着乳酪,声音有气无力,“那就去看看吧!”
    元玉其实不怎么喜欢上朝,每日卯时就要起床,况且朝服还那样繁琐,所以回宫以来,她上朝的次数屈指可数,基本上,都是齐彦代她处理政事。
    “琼枝,你已经弄了大半个时辰了!”眉毛拧成一团儿的元玉终于忍不住了,看着梳妆台镜子里忙里忙外往头上倒持的琼枝脸色臭臭的。
    “就好就好!”
    琼枝自妆奁中拿出一只九尾鸾凤金钗插进发中,长呼一口气,语重心长地又唠叨起来,“好了,您可不要嫌奴婢多嘴,您现在是陛下了,可不能随心所欲,这朝服历来都这样繁琐,您可不能在那些御史面前乱说。”
    元玉只能点头,试着学以往阿砚那云淡风轻的样子道,“好好,孤心中有数。”
    二人一路说着就走到了金殿。
    随侍太监吴安一向是跟着太傅上朝,此时忽然见到陛下,倒是惊讶地瞪大了眼,不过到底是在太傅身边侍候的人,片刻之后他就反应过来,笑着叩首,
    “参见陛下。”
    元玉点了点头,脚步并未有停顿。
    随后吴安尖声朝殿中宣道,“陛下驾到。”
    整个金銮殿都随之静了下来,死一般的寂静。
    随后除了太傅微微颔首示意,底下呼啦啦都跪了下来,“参见陛下。”
    殿内跪着的的考生虽不敢吱声,但心情都如揣了个兔子一样,咚咚直跳,这传闻中的女帝陛下呀,也不知长得是否如坊间所传的那样倾国倾城,脾性又是否好相处?
    元玉点头,声音平稳,“平身,殿试继续。”
    只是甫一抬头,元玉就眼睛瞪得大大的顿在了那里。
    那……那那……当先一身白衣的那个,不是阿砚是谁?
    见惯了他一身青衣,陡然一身白衣的样子,俊雅温润,彻底惊艳了元玉。
    “陛下。”
    齐彦见此,冷着脸提醒元玉。
    元玉回神嗯了一声,而后强压着心中的欢快,抬脚迈了几步台阶,走向龙椅缓缓坐下。
    怪不得阿砚要回宛城,原来是要参加春闱,那他的眼睛?
    元玉脑袋沉重,却不得不打起精神抬头,忽然脑中一闪,她狐疑地看了眼身旁的琼枝,该不会,琼枝早就知道这件事吧!
    琼枝心有灵犀地眼观鼻鼻观心,实在冤枉,她也就是今早才收到消息而已。
    底下有考生闻声心痒难耐,这声音虽刻意修饰,但却依旧是那清脆的女儿音,令人闻之舒爽,如当夏薄荷茶般,听得人恨不得抬眼马上就见到女帝的真容才好。
    齐彦待到元玉坐定,才继续提问。
    殿中除了问答声,错杂的呼吸声,倒也安静极了。
    约一个时辰过去后,齐彦将手中的东西递给身后的内侍,而后看向元玉的方向,起身颔首,“启禀陛下,殿试结束。”
    内侍微垂着头恭敬地递给元玉身边的琼枝,琼枝递给元玉。
    元玉拿过,随意地翻了翻,而后计上心来,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缓缓扫过底下众人,元玉轻咳一声,“都抬起头来。”
    底下人窸窸窣窣,纷纷抬了起来,其中,元玉一直饶有兴趣的那个人,竟如同从未患过眼疾一样,含着温柔的笑意直直对上她的双眼,目不转睛地看着她,看得元玉面上发烫。
    他的眼睛……是好了吗?
    其余考生心中也都惊讶极了,原来女帝是这么个模样,一身贵气明黄的朝服压不住的明媚娇嫩,宛如眨着大大的眼睛要青梅的邻家妹妹,很是亲切,好像……好像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谢青砚可在?”
    微微上调的尾音扫得底下众人心颤了一下,揣揣不安起来,毕竟,长成怎么一副无害模样,那都是都是有生杀大权的皇帝,底下人不由都在想女帝陛下唤起这谢青砚到底是何意思。
    谢青砚面上带着浅笑,“草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