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52
个时代,就是千年以后的现代,个人的意识已经算足够觉醒,像大伯大伯母这样的中国式家长还不少,更不用说现在这个思想落后的现代。
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是从小耳濡目染形成的,是刻在骨血里的,最终能改变的人少之又少,所以这话题其实不是很有必要继续进行,叶清函过段转移了话题,“既然大哥特意跑这么一趟,那我也不跟你客气了。”
要说她想不想懂建筑,懂规划的自己来帮忙,那肯定是想。
只是这个年代无论交通,还是通讯都太过落后,真让人来一趟,赶路就要费上将近一个月时间,到了后想写封家书寄回去也不方便,所以她没好意思开这个口。
没想到柳江自己赶了过来。
“一家人,何必说两家话。”
兄弟之间长时间的分离,并没让彼此有任何的生疏,甚至因为距离得远,这好不容易见面,反倒让彼此更加亲近,“相公已经给批好地,明儿个咱们就一起去现场看。”
“行。”
柳江只在到的当天休息了一番,第二天就开始跑工地,了解现场,了解叶清函对学校的设想,而后开始画建筑图。
建筑的事,柳江比她专业,有他在,叶清函就放心把学校建筑的事交给他,她自己则想起专业设置、师资聘请以及学校招生等事宜。
她很清楚,贪多嚼不烂的道理,所以初开的专业,她只打算先设置三个专业。
第一个专业,自然是她的老本行,农业方面的。物种要丰富,并不是只把水稻种好就行,还得其他更多的物种。她自己的精力就这些,能做的只是把水稻的产量提上来,再多的就没精力做。但她没精力做的事,却能培养感兴趣的人专门去做。
第二个专业,科技方面的。正所谓科技改变生活,虽然现在有的条件很有限,但她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有她这个来自‘后世’的人提出想法,想来蒸汽机发动机什么的,迟早还是能发明出来的。她亲弟那潮汐能动力船,不就是在她的提议上发明出来的?所以科技方面,还是很有必要专门弄些人来学。
第三个专业,建筑方面的。当人们的衣食水平提高了,对住和行的要求也会紧随着提高。水泥在这个世界虽然已经发明出来十年有余,但这十年下来生产出来的水泥,基本都是用在水利灌溉工程上,其他的基础建设还没怎么用上水泥。如今水利灌溉工程差不多都建筑好,接下来私人用水泥肯定会慢慢提高,私人方面的建筑需求也会跟着增加,所以建筑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专业方向定好,就是老师配备的问题了。
农业方面暂时她和陈柒担任老师就可以;科技方面暂时可以她带头、然后第一批夜校那几位轮流着来;至于建筑方面则可以柳江这边安排人来,毕竟他这边早在很多年前,就开始搞培训,无论本人还是手下的人,都有很丰富的经验。
招生方面,则要等校舍差不多建好才开始,所以暂时不着急。
叶清函既然是贸易部的尚书,按理应该跟其他部门的尚书一样,坐镇京城的。但贸易部的工作,暂时主要在广东一带,且景炎帝还指望她跟柳云帆两夫妻一起造福一方百姓,便没让她回京坐镇。
京城可以不回去,但偶尔还是要去广州府市舶司那里转转看。
每当这个时候,她就觉得年年是四姐弟中最遭罪的,因为他还是个奶娃子,每次出门都必然带着他一起。所以年年小朋友,才几个月大就被她带着折腾过好几次。
都说母体好的人,生出来的孩子体质都不错,大概真是这样。
她这具身体虽然小时候有亏了一些,但体质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所以她所出的几个孩子的体质都不错。就拿年年来说,小小年纪就被她带着坐船吹海风,也没见他生病什么的,身子骨倍儿结实。
作为本朝第一位女官,没跟她接触过的人,多数都会质疑她的能力。可跟她共事过后,就会发现她是个不让须眉的巾帼女子,大家都由衷佩服她的办差能力。
得知她每次来市舶司,都是带着才几个月大的儿子一起来,大家就特别配合她的工作,尽量缩短她在这里的办公时间,好让她能早些回琼州府跟丈夫和其他孩子一起。
投桃报李,对他们在工作上的配合,叶清函心里感激,在一些自己能提点的地方,她总会给对方善意的提点。
总之,她跟市舶司的一帮人,共事得挺愉快的。
六月底的时候,二月底那批去长崎的商队回到了广州。
佛郎机人从他们这边购得的商品,在长崎那边,也都是百分百、百分之两百,甚至百分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