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
……
夫妻两成亲至今一直住草庐,每天早起都要到柳森的墓前烧香,完了才收拾好东西回家。
深知两夫妻每天夜里都要读书读到很晚,方氏早跟说过没特殊的事,他们不用早起,估摸着早餐时间到家就行。可两夫妻却都是早起的主,从来都是早早就起床回家,然后柳云帆晨读,叶清函帮忙做点家务。
今天柳云帆第一次替人绾发,花费了好长时间才勉强将头发绾发,两人回家时天光已经大亮。
他们回家走的是沿溪的路,平日里两人都很早回家鲜少会碰到人,今儿个比较早,路上碰上不少到溪边洗衣服的人。
随着早稻小部分的增产、晚稻抽穗情况良好,叶清函在村里越发得到尊重,大家见到他们纷纷跟他们打招呼,更有不少热情邀请他们到家里吃早餐的,夫妻一一拒绝道谢。
直到绕进村子的小路,才不见路人,叶清函才有些消受不起地说道,“大家都好热情。”
“那是你给他们带来了好处。”早稻哪怕是那些后来才跟紧步伐的人,一家少说也多收成了两三千斤,晚稻的收成,不出意外绝对不输他们家早稻的收成,且因为谢粮长怕粮长之位被抢,瞒着没报增产的事,也就是说晚稻增产的部分,依然不用缴纳税赋,增收多少就是多少,所以这些人看到给他们带来好处的人,自然各种热情。
不然打招呼有,邀请吃饭肯定没有,“托你的福,我也享受了一回他们的热情。”
“你夺得县试、府试案首的时候,他们更热情吧?”院试夺得案首时,柳云帆正在办柳父的丧事,谁也不会那么没眼力劲上赶着热情。
回想曾经的场景,确实挺热情的,“那时候的我意气风发的,觉得这是我得了案首应该有的。经历过父亲的变故,我才明白人生起伏不定,没什么应该是理所当然的。”
“父亲的离世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却也磨砺了我的心性,用先生的话说,这段时间的沉淀将更有利于我将来在官场立足,让我莫为这错失的三年感到遗憾。”
少年成名是好事,可人太过一帆风顺,没足够的底蕴支撑繁花似锦的生活,进入官场后极容易迷失自我,这也是为什么那些世家大族,一般都会压着家里的子弟,不让他们过早入场考试的缘故。
伍子敬说要不是他现在守孝,不方便外出,他其实更建议他外出游学一段时间的。
为了弥补他不能外出游学的遗憾,伍子敬特意拿了徐紫闻撰写的游记给他阅读,让他知道太湖这一带虽然税赋重,但起码温饱不成问题,不像西南那边经常颗粒无收,到处闹饥荒,更不像百越杂居的地方,时不时就有冲突。
通过徐紫闻的游记,他无比清楚,生活在他们这一带的人的幸福。
“我很庆幸拜得了先生这般好的老师。”当初他要是拜郑功明为师,姑且不提他那张开口就得罪人的嘴,就他教授谢均的方式看,这绝对是个一味教科举书籍的老师。
科举类教材的确重要,但了解民生学习如何做个为百姓做事的好官同样重要。
以郑功明的才学,也许能教出科举成绩好的学生,却很难教出能当好官的学生。相反的伍子敬教授的学生在科举上成绩也许没那么好,却能教出当好官的学生。
像柳云帆这般有读书天赋的学生,更需要的是伍子敬这样的老师。
原著里的郑功明,就是凭借他那张嘴四处得罪人,才让他在官场上一直不得志,最后甚至把教谕的位置都给弄没了,于是他去聚集了一批跟他同样不得志的人,批判朝廷批判各类官员,给自己找存在感。
柳云帆作为他名义上的弟子,不知道遭受了多少的委屈,这次有她的帮忙,柳云帆换了个老师,不说这老师给他多大帮助,只要不要像郑功明那样给他拖后腿,叶清函相信凭借柳云帆的能耐,他这辈子的官运,一定能比上辈子走得更顺。
想什么来什么,她这边才想起郑功明,那边郑功明的女儿就出现在他们前面不远处。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是谢均苦口婆心的劝说语,“大夫说你肚子养得好,孩子不小,必须得多走动走动,不然回头不好生。”
这是郑霜儿不满的质问声,“我都说了你家的路太难走了,我走不来,你还硬要我走,万一我摔倒了,你负责吗?”
“我扶着你,怎么会让你摔倒?”
“就你这小身子板,我真要摔倒,你扶得住我们娘儿两吗?”
“那你想怎么样?”
“我要回县城,咱们回县城,回县城我就好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