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04页

      虽少了几精致,倒也有些野趣儿。
    园中路边,或有几棵桃树,或几簇洁白梨花,或又几丛金黄迎春,又有一棵古老大杜鹃树,上面了满树殷红地花儿。
    丁氏在树下站定,迎头看了半晌,方缓缓地笑,“这树花开得倒好。这样大的杜鹃树,或得三五十年方才长成。可惜了,开在这里无人看……”
    苏瑾下意识想再接句什么,又怕丁氏臊狠了,在心里转了几转,终是闷死在心里,没说出口。
    倒是明月不怕死地接话道,“夫人还说人家,咱们那园子里,有一株大紫藤,买时那主家人都说也有几十个年头了,开花时,深深浅浅地紫,开满一大花架,极是好看,我们叫夫人去瞧,您只说懒得动呢。”
    丁氏回头看了看明月,笑了笑,没说话。
    苏瑾拿不准她是什么心思,忙向明月眨了眨眼儿,岔开话儿道,“丁姨,桃花园就在前头呢。咱们去瞧瞧我爹爹这里的桃树,好象是千叶碧桃,花得艳,是专赏花地,等走时,咱们一人砍几只回家插瓶。”
    丁氏没作声,跟着苏瑾往那桃园去了。
    花开烂漫,寂寂无人。丁氏走到离桃花园十来步开外便停了脚,立了片刻,回头笑道,“罢,咱们回罢,有些乏了,用完了饭,我早些家去。”
    苏瑾见她面色不似以往朗,也不敢造次,乖乖地引着人回到前厅,正好,午饭也差不多摆齐了,众人遂入座用饭。苏瑾倒不敢再说旁的,只还拿上午的生意做话头,不过,因苏士贞和丁姨兴致都不太高,故而一顿饭只用了小半个时辰便就散了。
    饭后苏瑾挂着家里,这些日子她天天往外跑,是因生意上的事儿。也算是正事。但也怕陆三夫人不高兴,何况早先说过,要陪她四处走走地,也不能不算话。就和丁氏一道儿告辞。
    今儿陆仲晗却是得了一个消息,往江浙总督衙门探信儿,说是临海的海宁县年关时节遭了海盗,临海几个乡镇皆被洗劫一空,海宁县衙门亦被烧了精光。因正值年关,衙门封印,那县令逃过一劫,却烧死五六个守门地老衙役,因这事儿,原先江浙总督曾提及的沿海一带改派文武兼备地官员任职一事,又重新提上日程。
    因就没和苏瑾一道儿去苏府。原想他这会子尚未回来,不想到了家,却知他先一步已回了家,正在陆三夫人处说话儿。
    苏瑾也没回自己院子,径直去了正院儿。到时,这边的饭桌才刚撤,陆三夫人见了她便笑,“可用过饭了,因想你必在那边用饭,没等你。”
    苏瑾忙笑,“用过了。事情谈得也顺,我陪爹爹用了饭,就忙着赶回来说与母亲知道,好叫您莫挂心。”
    “好,顺利就好。”陆三夫人长吁一口气道,“这些日子我整日暗里忧心呢,如今事情有了眉目,便就放心了,你也多歇歇。”
    苏瑾应了一声,和她简略说了那边的情形,和陆仲晗告辞出来。
    *光静好,二人缓缓沐着暖阳往自己院中走,苏瑾不觉又想起苏士贞那寂静无声的后花园和那花开烂漫,主人却无心一瞧地……孤寂。
    悄和陆仲晗商议道,“你说,等生意上的事情有了眉目,咱们劝劝爹爹,使个媒婆去丁姨那里说说可好?”试探来试探去,总也不是办法。
    看样子丁氏当不算太讨厌她家老爹罢?苏士贞自然也是不讨厌地。
    索性就把事情挑明了呗
    陆仲晗偏头看她,笑道,“若你能说动岳父大人,有何不可?”
    苏瑾想想,说动苏士贞她却没把握,虽苏士贞也没十分恼她说的那些话儿,要他吐口儿点头,怕是要费一番工夫地。
    她总不能自做主张地就将这事儿给办了罢?
    倒不是她不敢做,只是与礼不符。须得长辈来做这件事儿才好。
    寻谁呢?朱老太爷么……
    苏瑾先是觉得不可,他是外祖,如何使得?何况他一直因自己娘恼着苏士贞呢。
    后来转念又想,婿为半子,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当往前看。以朱老太爷的传统思维,男子续娶当也能接受罢。
    283章 日子……
    283章 日子……
    苏瑾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借着生意还稳妥的由头,就往朱家跑。
    朱老太爷先前见了她来,倒也高兴,陪着她东拉西扯,说些家常话儿,间或也问一两句铺子如何,和陆仲晗派官的话。谁想她十日里倒来了三回,因就有些不高兴,斥她道,“哪个做媳妇地如你这般,见天不着家地?”
    苏瑾虽打定主意找朱老太爷伸头做主,每次话到嘴边又都咽了下去,还是怕老太爷斥她地意思。连来几趟也没敢提半个字。
    今儿原先是打着去苏士贞那里问生意的由头来了朱家,再不说,她婆婆怕该心里不悦了。
    因就赔笑道,“我哪里是来闲逛地,有事想要和外祖父说,却怕您斥我,又不敢说”
    朱老太爷一怔,再想她这几次来,却没个正经地事,不过坐一回说些闲话就家去了,眉头紧蹙,半晌点头,向外道,“东西搬来罢”
    外头有人立时应了一声,叫人过来,往偏间去了。
    倒把苏瑾弄得一怔,“外祖父,你叫人搬什么东西?”
    朱老太爷抬起眼皮看了她一眼,没作声。
    苏瑾扁扁嘴,往门口瞧。不一时,一个老吴领着几个小子抬来两口红漆大木箱子,小心放在当门处,笑着回,“老太爷,都在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