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页
对于这份礼物,太上皇显然很满意,派人接过寿礼,温声道:“朕之前找这本书找了许久,却没有一点线索,没想到今日能从你手中得到这本书,承禛有心了。”
戚承禛笑笑,“太上皇谬赞,臣深受皇恩,如今不过是尽尽孝心,这不算什么。”
“好一个尽孝心,”太上皇哈哈笑了两声,“朕早就知道承禛孝顺。”
太上皇高兴,便和戚承禛多聊两句,梁熙帝在一旁听了全程,却不曾开口说话。
戚承禛专心和太上皇闲聊,两人很自然说到戚承禛成亲后的事。
“当初朕本就关心你的婚事,听到老王妃属意平远侯府的姑娘,便下旨为你赐婚,你父王为朝廷付出良多,朕不能让他走得不安心。”
戚承禛听言,眼尾发红,面含感动道:“自从父王走后,太上皇对臣一直多有关照,臣常常自责自己没能力,无法为朝廷效力,亦不能替太上皇分忧。”
太上皇嘴角含笑,“你有这份心朕就很高兴,想要为朝廷做事有的是途径,朕倒是觉得承禛能力出众,定会为皇帝分忧解难......皇帝,朕说得可对?”
梁熙帝突然被太上皇发问也不惊讶,淡声道:“父皇所言极是,俗话说虎父无犬子,戚爱卿的儿子想来不会例外。”
太上皇听到这话,心里很舒服,看向戚承禛道:“朕记得承禛还没进朝堂任职,承禛可有想法?”
可以看出太上皇现在是真的高兴,竟然出言询问戚承禛的意见。
戚承禛一脸坦诚道:“臣听说锦衣卫是专门查处贪官污吏的,臣才识不足,处理不了那些政务,但臣可以为太上皇和皇上跑腿,帮朝廷肃清那些辜负皇恩的蛀虫。”
听到戚承禛想去锦衣卫,太上皇眉头一皱,“锦衣卫不过是市井之人聚集之处,承禛去了难免有损身份。”
太上皇一向不喜锦衣卫。
戚承禛有些不好意思,“只是臣实在不好意思去都察院和大理寺添乱,臣想了许久,也就锦衣卫臣可以厚着脸皮进去,臣是想替朝廷分忧,总不能给太上皇和皇上添乱。”
太上皇听言又笑了,“你倒是坦诚。”
大理寺和都察院都是朝廷的重要部门,戚承禛想要进去其实不难,但肯定不会安排给他什么重要的职位。
但戚承禛早就说了想替朝廷分忧,太上皇总不好随意安排给他一个闲职。
如此一来,锦衣卫确实更合适一些,如今锦衣卫的权利已经大大削弱,再加上锦衣卫中人大多都是寒门,根本不敢得罪那些大臣,所谓的查处贪官污吏,更多的成了一种摆设。
锦衣卫已经许久不曾查处五品以上的官员,说到底他们已经不敢像建国之初那般肆无忌惮,让人忌惮了。
想到这点,太上皇允了戚承禛的请求,“既然承禛想去锦衣卫,朕便如了你的愿,朕知道你的心是好的,你先尽管去试试,若是不习惯,朕再给你换个地方。”
太上皇估计戚承禛现在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看着满腔热情其实坚持不了多久,到底对戚承禛有几分疼爱,太上皇特意许诺他今后可以换。
戚承禛见太上皇答应,面上难掩兴奋之色,“臣多谢太上皇成全。”
第22章 梁熙帝的动作很快,寿宴……
梁熙帝的动作很快,寿宴结束的次日圣旨便到了。
正五品北镇抚司千户!
这就是戚承禛现在的官职。
锦衣卫分为南北镇抚司,每个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千户是千户所的最高长官。
虽然官职只有正五品,但在锦衣卫已经算是中层官员。
每个卫所的人是没有定数的,在锦衣卫的巅峰时期甚至有近万人,现在虽然式微,但五千多人也是有的,今后若是戚承禛能做出成绩,且能顶住京城官员的压力,想要扩大人数甚至不需要经过梁熙帝的同意。
这是锦衣卫自成立以来便有的权利!
戚承禛让白山送传旨太监离开,他仔细又看了遍圣旨,才将圣旨供奉进祠堂。
回到正房
宁忆萱道:“恭喜王爷。”
她知道这个官职是戚承禛自己求来的。
事情尘埃落定,戚承禛心里高兴,面上还是谦虚道:“这才走出第一步,更难的还在后面呢。”
太上皇执政的数十年间对锦衣卫的打压,已经压弯了锦衣卫的脊梁,想要让他们重新挺直腰板可不是件容易事。
“妾身相信王爷会有办法。”
戚承禛笑笑,“那我尽量不辜负夫人的信任。”
虽然圣旨中要求戚承禛三日之内去锦衣卫报道即可,但戚承禛想尽早了解自己将来的处境,在府里用完午膳,他便带着白山两人去了北镇抚司。
锦衣卫北镇抚司位于朱湖大街桥儿胡同,距离昭平王并不近,戚承禛坐马车走了许久才到。
北镇抚司大门敞开,大门上方有一匾额,上书“北镇抚司”四个大字。
在门外,有数个身穿青绿色锦绣服的锦衣卫校尉挎着绣春刀分列在两侧,尽忠职守地守护着北镇抚司。
哪怕是看到戚承禛,也是目不斜视,没有一人扭头看他。
戚承禛看到这一幕,心里很满意,早就听说锦衣卫规矩森严,韩瑞执掌锦衣卫后更是强调锦衣卫的纪律。
现在看来,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