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页

      第6章 初到新家2
    说,“二嫂,咱娘还没说要把糖宝给你和二伯哥养吧?你一口一个娘的,是不是说早了?”
    她生三个儿子后,肚皮就不动了,这好不容易来个闺女,她也想要。
    李氏听两儿媳妇这对话,得,白担心一场,都抢着要呢。
    陈氏一听转头就问,“娘,你打算把糖宝给谁养?”
    “这你得让我想想,老二你明日去完县里,再拐去墨轩斋,把这事和你大哥大嫂说一声。”
    “好。”杨德武答道。
    陈氏将糖宝脸洗干净后,这一瞧,还是个俊俏的小姑娘,心里更喜欢了。
    见她头发也有几天没洗的样子,干脆拉着糖宝去屋里,把头和澡都洗了。
    洗完后换上干净的衣服,拉着糖宝到李氏跟前,“娘,你瞧,好看不好看?她自个的衣服又小又破,我就去找了银河的衣服给她换上。”
    “不用瞧我都知道好看,她爹娘都长着一副好相貌,小孩再怎么长都不会丑。”李氏笑呵呵的拉着糖宝又说,“这双凤眼和她爹一模一样。银河的衣服穿上有些大了,先凑合着穿,等家里忙完再说。”
    “也不用等忙完,反正孩他爹明日要去县里,不如让他买块布回来。小孩衣服好做,我两晚上就给她做出来了。”陈氏道。
    糖宝听说要给自己做新衣服,说,“奶奶,伯娘,糖宝穿银河哥哥的衣服就可以的。”
    “哪有小姑娘穿男孩子衣服的?小姑娘就是要穿的漂漂亮亮的。来糖宝,这是你爷爷。”李氏指着杨善仁说。
    “爷爷。”
    “哎,好好……”杨善仁有点严肃,平时都绷着个脸,这会努力的想扯点笑出来,可他一咧嘴,反而更吓人了。
    杨德武说话直接,“爹,您要是不会笑,就甭笑了,别把糖宝给吓着了。”
    “滚!”杨善仁怒了,不会讲话的小混蛋。
    李氏笑指着杨德武,“就你嘴贱。糖宝,这个,这个你先喊二伯吧,回头确定是谁了再改口。”
    “二伯。”
    “糖宝真乖。”杨德武说完露出一口大牙。
    他几个侄子在后头嘀咕,二叔/二伯笑起来也没比爷爷笑起来好看到哪去呀。
    杨德武听见回头就瞪几个侄子一眼,转过头来对着糖宝又是一副傻爹笑。
    “给你洗澡的是二伯娘,这个是你三伯三伯娘。”李氏又指着杨德双和梅氏说。
    等她喊完人,又介绍几个哥哥给她认识。
    糖宝知道家里有七个哥哥:大哥书宝,四哥家宝,五哥泰宝,是大伯家的。
    二哥金路是二伯家的。
    三哥银海,六哥银山,七哥银河是三伯家的。
    现在只有四个哥哥在家,大哥二哥三哥都在县城念书,大伯和大伯娘在外面照顾他们,大伯还是县城墨轩斋的掌柜。
    奶奶说,墨轩斋是卖笔墨纸砚的地方。
    介绍完人,陈氏和梅氏去端碗筷来摆饭,杨家地多不愁吃,不管大人小孩吃的都是玉米麦子二和面馒头,再配上绿豆汤咸鸭蛋,伙食比村里大多数人家都好。
    第7章 初到新家3
    吃完饭,陈氏和梅氏一个收拾桌碗,一个给一大家子的人烧水洗澡,六月天热,不洗不行。
    晚上李氏让糖宝跟着陈氏睡,杨德武就被陈氏赶到其他空房里睡去了。
    可糖宝躺在床上睡不着,陈氏拿药膏回来见她还睁着眼,寻思这么点大的小孩,到一户新人家,心里搞不好害怕。
    就说,“爷爷奶奶都可喜欢可喜欢糖宝了,以后这里就是糖宝的家,家里人都是你的亲人,再也没有人赶糖宝走了。”
    她这么一说,糖宝反而有点想哭,她还不知道那种情绪叫感动。
    但是她知道什么是好坏,说,“伯娘,糖宝也喜欢爷爷奶奶伯伯伯娘,还有哥哥,你们都是好人。”都不打她,也不骂她。
    “糖宝也是好孩子,快把衣物往上拉一拉,伯娘给你抹点药。”陈氏很温柔的说。
    她给糖宝洗澡那会,就见这孩子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不用人说,她就知道是祝氏那死八婆干的,黑心烂肺的玩意,虐待人孩子也不怕天打雷劈。
    等糖宝把衣服弄上去,她将药膏抹上去,糖宝就觉得清凉凉的。
    “好舒服啊。”她眯眯眼说。
    陈氏问,“有没有哪里疼的厉害的?”
    “没有,一点点疼。”
    “要是有,要和伯娘说,伯娘带你去找大夫,知道么?”
    “知道。”
    给糖宝抹完药,她将蒲扇拿过来,边扇边说,“快睡吧。”
    小孩子精力再旺盛也是有限的,很快糖宝就睡熟了。
    这时候陈氏放下扇子,轻轻下床去隔壁,“当家的,睡了没?”
    “本来睡了,你一喊又醒了。”
    陈氏噗嗤想笑,想到糖宝在隔壁,又捂上嘴巴,低声和杨德武说,“你去求求娘,让她把糖宝给我们。”
    “你真喜欢糖宝?”杨德武问。
    陈氏道,“你说呢?咱们这房头只有金路一个,太孤了。”
    “哦,我也怪喜欢的。这事我自有主意。”
    听他这么说,陈氏心定了,甭看她男人念书不行,做事还是极让人放心的。
    翌日,天未亮,杨家的大人们就起了,杨善仁和杨德双去地里犁田,杨德武带上地契户籍去找杨里正和陆大有去县城,陈氏和梅氏去起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