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58页

      阮书道:“好,到时候,学生亲自接老师去我家做客。”
    蔺老先生笑眯眯的捋着胡子:“好。”
    阮书很快随阮宁二人离开。
    回到家中,阮宁几人就给家人说了蔺老先生的情况。
    得知蔺老先生已无事,阮霄等人都松了一口气。
    饭后,阮书给家人们说了自己要去天宇书院的事情。
    “天宇书院,那可是四大书院之首啊!”
    阮霄很惊讶:“蔺老先生居然推荐你去这个地方,真要进了这个书院,你以后的前途更加不可估量了。”
    “我原以为阿书还要继续考试呢,今年可是有乡试的。”阮冲摸着后脑勺道,老脸上都是憨厚的笑。
    乡试三年一次,定在八月,唯有通过院试考得秀才之名的人才可参加。
    吕洪凯父子都是秀才,吕洪凯年纪大了,已经放弃科考,只想在杨柳村当一个普通夫子,教书育人。
    不过吕承泽今年却是要参加乡试。
    阮书摇头:“能过院试,已是万幸,乡试不比院试,难度更大,我还年轻,无需如此操之过急,再多学习和历练几年,下次乡试再下场对我更好。”
    见阮书的心性如此沉稳,阮家众人都感到很欣慰,都支持他的决定。
    “那阿书什么时候去天宇书院?”
    “等大姐生了我再去。”
    他不想错过外甥们的出生。
    七天后……
    阮书去书院接了蔺老先生来了杨柳村,因为蔺老先生身子不好,坐马车也走得很慢,早上卯时出的门,到了阮家已是未时三刻(中午一点四十五左右)。
    阮霄等人早已经提前做好准备迎接,还准备了各种适合蔺老先生食用的美食。
    陪蔺老先生来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他们一直以为阮家是农家,条件可能很普通。
    可没想到,来到阮家后才发现,阮家里里外外都很精美,一家人更是说不出的团结。
    阮霄一家热情的把蔺老先生几人招呼进屋,陪着说了一会儿的话,没多久,阮宁就和柳澈过来了。
    蔺老先生有些受宠若惊:“老夫自己过去医馆就行了,怎可让阮神医亲自走一趟。”
    柳澈扶着阮宁坐下,笑着对蔺老先生道:“蔺老先生无需客气,我与我家夫人每日都会来这边走一走的,听说您要来,我们可是盼了许久了。”
    与蔺老先生寒暄几句后,阮宁便给他把脉,之后根据他的恢复情况,开了一道药膳方子。
    在阮家休息了一晚,蔺老先生一家第二天就告辞离开,阮书没有跟随,打算过些日子再去书院看望蔺老先生。
    蔺老先生走后的第十天,下起了中雨,杨奇家的三儿媳李珍珠在跨出门槛的时候,突然脚滑,虽然有她相公及时扶住没摔倒,却也受了惊,导致提前生产,母子平安。
    第372章 扎堆生孩子
    李珍珠平安产子的时候,阮宁正在给付梨花四人做孕检,并不知道这个消息,还是吕氏兴冲冲的来告诉她,她才知道的。
    吕氏笑着道:“杨浩他媳妇虽然隔了好些年没生孩子,但身子骨养得好,这次生产也没受多大的苦,产婆才把东西准备好,孩子就落地了。”
    阮宁也为李珍珠感到高兴:“男孩还是女孩?”
    吕氏拍手道:“男孩,刚好凑成一个好字!”
    李珍珠的第一个孩子是女儿,名为杨果果。
    这次得了一个男娃,儿女成双。
    一旁的付梨花四人闻言都笑开了,为李珍珠感到高兴,然后一同温柔的抚摸自己的肚子,期盼着能生女儿。
    素素深呼吸一口气:“希望我生产的时候也能很顺利,可别像生大儿子的时候一样疼得死去活来的了!”
    付梨花等人也附和。
    她们几个在第一胎的时候,都受了不少的罪,付梨花还差点难产。
    第三天,杨奇家为新生儿办三朝礼。
    三朝礼是大胤王朝的习俗,孩子出生第三天,女方家要来为孩子送赠礼!
    不似满月酒那般隆重,杨奇一家只邀请了血缘最亲的族人,阮家不在邀请之列。
    也就是在杨奇家办三朝礼这天,素素的羊水破了。
    “娘!娘!我要生了,啊!好痛啊!”
    素素是跟婆婆在一起,羊水一破,她就赶紧抓住了她婆婆李氏的手。
    “什么?要生了!好孩子,别慌,别怕,娘扶你去房间里,立马就去找张产婆。”
    等扶着素素进屋躺好,李氏就去阮霄家那边找张产婆。
    吕氏等人也在,得知素素要生了,都随张产婆一起赶了过去。
    刚到素素家门口,里面就传出了惊慌的喊声。
    “娘,相公!我要生了!”
    “是巧巧的声音。”
    吕氏等人赶紧进院子,然后就见巧巧扶着门框,撑着肚子,走也走不动,痛的满脸是汗。
    “天哪!巧巧也要生了,大家赶紧扶她去屋子!”
    将巧巧扶进屋子,吕氏等人就赶紧去烧热水,准备所有需要的生产之物,再派一个人去地里喊素素二人的男人。
    “啊!”
    “痛死我了!”
    两个儿媳同时生产,李氏急得满头大汗,都不知道要去那个儿媳妇的房间才好。
    等到素素二人的相公来了,李氏才得以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