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3页

      “晏晏很喜欢小孩子?”他支颐看着她,似笑非笑的表情让女孩有点紧张。
    “才没有,太小了就会哭闹……不过看着惹人喜爱,也就不觉得有多麻烦了。”
    “左家的小娇女就很好玩呢,之前我去她家玩的时候,只能扶着椅子走路,没多久就能跑到院子里捡栗子了。还和闵芝一样喜欢偷大人的胭脂涂抹,小脸花花绿绿的——嗯,这点就和你小时候不一样了。”
    他带着几分怀念的神色,开头还说得很有趣,越说越没谱,晏晏羞恼地捶他一下。
    ……
    时间过得很快,轻飘飘地就度过了很长的日子。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一隅里努力地生活着,每天相对的人与事,如果能相看两不厌,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哪怕有了开始,同样存在着太多的变数,走到最后还在一起,哪怕没有多少轰轰烈烈的故事可以述说,水到渠成的滴滴点点拿出来都是甘旨。从一个身份到另一个身份的转变,从单纯到成熟,需要很长的时间,可自己回想,似乎只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就换了一种心态。
    一月里,正是隆冬,长安又经历了一度春秋,往后的岁月里,还会有许许多多可以细说的人。我们把目光放回这处宅院里,门前本来不算狭窄的横道因为停了很多车马,化去的雪践踏成泥水,来来往往的人短暂地汇聚,又散开。
    晏晏和谢客作为小辈,代表着谢家拜访了很多人家后,同样有不少人登门。
    以往接待来客的是谢太史夫妇,从今年开始,谢客成家后,几乎就是谢太史的长子,以后不存在分爨的说法,这些事都要落在他身上,当然,身边还有晏晏陪着他。
    如果是单纯的接待还算不得什么,可是和每一个宾客寒暄之后,谢客都要递上请柬,之后一遍又一遍听着对方的祝福。
    是的,他要成婚了,时间就在开春以后。大多数人都知道只是补办一个仪式,对外表示小谢要成家了。
    这件事当然是谢太史做的主。老人家也是个妙人,沉迷编书写作,从前次诏对后得到官方的肯定,明确了可以写的东西之后,马不停蹄地完善了计划,已经进入到第二阶段。某日饭前握着箸在桌上画着,恰逢写到《天官书》,抬头看到一对小儿女,大概是有感节气,又或是突然想起把晏家小闺女接过来还没正式的名分,于是谢太史停杯投箸,问道:“客儿,下月可有什么好日子?”
    自问自答的谢太史伸出手数了一遍,居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时间,于是他继续往下数。
    “那就三月罢,东君做媒,吉日成礼。”
    于是在饭桌上确定下来,谢客和晏晏在三月成婚。之后谢太史亲自修书寄往江南,得到回复是两个老人家不想到长安来久住,信中除了长相思,特意嘱咐两个年轻人呢成婚后,务必要让谢客带着晏晏归宁。
    最后谢客的老师杨子也加入进来,认了小姑娘做孙女,这回不用担心女方没有人参与,一切终于落定下来。
    整个过程里,反而是当事人晏晏和谢客没能说几句。
    此时晏晏站在他身后,和以往差不多,可是自从真的确定下来,仿佛两人之间有了微妙的变化。虽然他还是那么温和有礼,和人说话留意着她,向别人介绍时,便直接利落地说是自己的妻子,这种笃定的语气干净有力。
    能亲自上门的客人一般是和谢家关系不错的,毕竟谢家叔侄在朱紫遍地的长安不是门庭若市的大家。如果是那些关系不太密切的今年来访,晏晏就不用出来陪着,因为按照礼仪来说,她还是谢家没过门的新妇。
    晚间谢客和闵氏送走几个拿着束脩联袂登门的年轻学子后,谢府的门终于关上了。
    年后不久就要进入新一年的事务中,谢长吉太史除了不得不出门,比如冬天最多的葬礼,其余时候都是杜门修书。故而晚上一家人没有在一起吃饭。
    两个丫头跪在席上从食盒里拿出碗碟一一放在案上,谢客和晏晏相对而食。
    晚餐是几个小菜,口味偏甜。
    “晏晏,可能我们不能在烟花三月下扬州了,等到四五月怎么样?”他擦拭着嘴角。
    “没事的,可是四五月你也很忙啊。我想多住些时间。”
    “多久?”
    “两个月……”她抬头看他“一个月也行。”
    谢客陷入沉思中,晏晏不明就里,帮着几个丫鬟把碗碟收好,他还在皱着眉。
    见她在身边坐下,谢客终于开口,一说出来就吓到了晏晏。
    “如果我请辞和你一起回吴郡怎么样?”
    没等晏晏反对,他又接着说:“当然不是直接不做,我才二十年纪,离乞骸骨早得很。我是想在吴郡谋一份差事,哪怕从府吏开始做起。”
    他人若听了这话,一定以为谢客出了问题。多少官宦人家宁愿抛弃做地方知县也想在京城谋求立锥之地,京城出去的在外边好像都高人一等,他居然想着往下走。
    晏晏不了解这些问题,没有答话给他建议。
    谢客想想说:“或是我祈求回乡奉养双亲,等到老人百岁之后才回来。”
    这个理由倒是比较靠谱了,炎朝遵循古制,一般告丁忧需要罢官守孝三年——实则是两年出头就行。也有家中无人兄弟赡养,请求在乡里担任小吏,如果得到恩宠,之后大多能够通过举孝廉复起,也不乏直接起用,甚至在丧期强起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