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再想想宋琰说过的产量,将军的表情变得相当热切。
一边本来想直接问宋琰是不是好女风的司军,尝了尝口感上佳,很能饱腹的土豆,决定先放过这个问题,拿着两颗土豆走了。
是不是的,就这么个小身板,他边境的女儿们也吃不了亏,怕什么,这个节骨眼上,还是别触及人家敏感话题了。
见司军离开筹备育种的事情去了,宋琰也向将军告辞。
现在时间已经不早了,她倒是不介意自己留宿在将军府,但肃北县还有她刚刚娶回家的夫郎,不陪夫郎陪个军女干什么?
宋琰便拿着两个已经烤好的土豆,也回家了。
留下一个人面对最后一个最小号土豆的将军,觉得哪里不对又说不出来,好憋得慌。
第20章 平平淡淡 抓个探子
应劭今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他是不是把自家妻主饿着了?
宋琰那天晚上酉时过才回来,他本来以为她就留在固原城了,没想到天都黑了,她还是回来了,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虽然现在的肃北县宅邸比当时金原县小一些,只是有些简陋,但是整理难度比金原县大不少。
她们来之前,已经让初三带了几个人来这边整理了几天,只是既然决定常住,打扫房间,重新修缮宅邸,带来的东西铺设上,这些都需要时间。
尤其是肃北县因为地理位置比较靠北,风沙比较大,这边的房屋比较容易风化,宅邸又是许久没有人住,需要重新上漆、添置家具。
所以房间看上去都比较……朴素。
那天宋琰回来,在她们临时住的小房间里,趁着摇摇晃晃的烛光,从怀里掏出了两个还温热的土豆。
映衬着已经泛黄的墙面,应劭当时心中顿时生出了一种凄惶的感觉。
她们真的不至于。
昌盛百货这些年已经开遍大江南北,宋琰母父都是做海上贸易的,一次航行到手的金银比得上小半个卫城的税收,宋琰她自己也有些产业,应劭出嫁的时候应家还给添置了不少的嫁妆,粗粗合计,现在小两口手里的钱加起来,能够买的下半个固原。
结果把自家妻主给搞成了连两个土豆都要藏回来带给他的境地。
应劭实打实的有些怀疑人生。
土豆这东西在都城实际上并不常见,但是在卫城已经是半普及的作物,只是由于卫城气候温暖湿润,本身稻谷便是一年三熟,不缺食物,土豆在潮湿的地方不便保存,种植的不是很多。
如果作为菜品来说,就已经烂大街了。
应劭跟着宋琰一路上过来,也明白这东西不过是占了个新鲜,宋琰却是忘了。
她还沉浸在跟将军抢吃的的氛围里,拿回来之后看着自家夫郎沉默的样子,才想起来这一个月她们已经吃了不少土豆,根本不稀罕了。
县令还是要面子的,宋琰事后也忘了自己是怎么糊弄过去的了,反正第二天早上,本来应该主持宅邸修缮的郎君他没起床。
宋琰倒是挺欢乐的,有时候人不讲理就会抛弃许多烦恼。
宋琰与应劭成婚是在元月二十,现在已经是二月底,就算是在固原城,这时候也到了应该播种的季节。
她自己实际上是觉得土豆这种作物生命力顽强的很,早一天晚一天种下去没什么关系,司军可不是这么觉得的。
他常年面对着固原二十万军士跟六十万人口的肚肠,每年筹集军饷都是个困难,以至于现在固原城中军队大多数是由从获赫族斩获的战甲武装起来的,且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残破。
每天他都恨不能一粒米能煮一锅饭,好让他别天天都在嘴上抓挠。
这样的情况下,他根本不会允许宋琰浪费哪怕一天的时间,耽误他验证传说中亩产二十石的粮食。
将军府的口粮地由三千亩,李蛰划给了宋琰五百亩,加上县令自己的五百亩,面积不算小,如果这一片到时候都能够顺利的产出,那么到年末的时候种子就基本上够大半个固原县种了。
前提是产量能上去的话。
肃北县这边民风尚武,大多数人也是以耕战养家,找几个地种的好的老农是轻而易举,再加上宋琰从卫城带来的,对土豆习性比较了解的几个熟手,种活应该不成问题。
这些事情属于专业人士处理的范畴,宋琰虽然有着穿越前的种菜天性,但是却没有点亮种植的技能点,把人安排下去也就丢开了手。
只是新招了几个帮手送进了庄子而已。
做好这边的安排之后,新上任的四县县令开始了第一次的坐堂之路。
肃北县县衙并不华丽,在周边灰黄色的建筑里,颇有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宋琰坐在正堂后面的书房里,见了见她以后的同事。
一群体格憨实的军女,只是大多数一眼看上去就有些战场上下来的残缺。
看上去却是目光清正,宋琰揣度这几个人要是还在军队里的话,说不定官阶比她还要高一些。
县尉是一位姓程的尉官,文书是她家夫郎,跟司军不一样,他什么伪装也没有做,就只是坦坦荡荡的站在宋琰面前,进退有礼,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解释,就是正常交接,面见主官的做派。
倒是几个衙役颇有些担心的样子。
宋琰摇摇头,被人觉得自己都城来的所以风格保守的帽子可能一时半会儿摘不掉了,也不恼,轻轻冲他点了点头,就开始询问两人之前肃北县的案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