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页

      相比起来,知道面前的人就是他的灵魂伴侣的琴酒反而更加平静,也许是因为看过照片,有了心理准备。他细致地打量着赤井秀一。第一眼看的自然是他的眼睛,琴酒挑了挑嘴角,眼神他喜欢。再看脸和身材……
    三个字,合胃口。
    不枉费他查到赤井秀一在这里,特意过来一趟。
    琴酒从怀里摸出烟盒,拿了一支烟叼在嘴里,用火柴点燃。吐出一口烟雾后,琴酒开口,明知故问,“你是Rye?”
    “我是。”听到琴酒开口的赤井秀一心头一动。他眨了下眼,把刚刚的一点微妙的恍惚归结于看到对方跟自己的某些习惯过于一致。
    琴酒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他很清楚这些卧底,只要给一点机会,他们自己就会想方设法凑上来。
    但赤井秀一比那些卧底更大胆也更主动,他看着要离开的琴酒,反问:“你的代号是什么?”
    这种做法更得琴酒的心意,他回头看了赤井秀一一眼,白色的烟雾模糊了嘴角一点满意的笑意,咬字清晰地说:“Gin。”
    第3章
    “大君,Gin很危险……”
    看着知道他和琴酒碰面之后就一直忧心忡忡、欲言又止的宫野明美,赤井秀一笑了笑,不动声色地打探道:“他很有名?”
    赤井秀一之所以听说过琴酒,无非是因为跟其他组织成员合作时有几个零零散散地提到过一嘴,都是‘原来除了Gin还有头发留这么长的男人’之类的只言片语。组织里的人都很谨慎,为了避免怀疑赤井秀一也不会展现过多的好奇心。
    现在有了光明正大的理由,赤井秀一当然不会放过。
    琴酒有名吗?
    宫野明美咬了咬唇,不知道他的人很多,因为他们层次不够,但只要见过琴酒一面,就绝不会忘记他。宫野明美只见过琴酒一次,因为她的妹妹,严格来说,那只是一场擦肩而过的偶遇,但她到现在都记得那个男人带来的让人不寒而栗的威慑感。
    赤井秀一看着宫野明美提起琴酒时,眼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的敬畏,微微眯了眯眼。
    回忆起之前跟琴酒比枪时被步步紧逼的紧迫感和之后见到琴酒时的心潮澎湃,赤井秀一墨绿色的眼眸中满是找到猎物的兴奋和跃跃欲试,那个男人一定会是他的人生大敌。
    宫野明美看着赤井秀一眼眸中闪烁着的兴味盎然,满怀担忧地提醒道:“大君,别招惹Gin!”语气中却不由自主地带上了警告的意味。
    招惹?赤井秀一挑了挑眉,为了不让宫野明美担心还是点头应下了。也许是宫野明美对家人的重视让他对待对方的时候多了几分温情,但这几分温情不会改变赤井秀一的决定。这是他在组织里见到的第一个高层,不试着去接触一下是不可能的。
    而且,赤井秀一看着发到他手机上的邮件,嘴角勾起了一个微妙的弧度,主动权可不是在他手里啊!
    邮件末端的发件人,清清楚楚的写着三个字母——Gin。
    赤井秀一按灭屏幕,从沙发上起身,“有任务,我得先走了。”
    宫野明美温柔地与他道别,“任务小心,大君。”
    “放心。”赤井秀一承诺道,语气中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
    背着放在吉他包里的狙0击0枪,再一次伪装成一个音乐发烧友的赤井秀一来到邮件上通知的地点,稍一注意就看到了那辆黑色的保时捷356A。从某个角度来说,这辆车低调又相当显眼,就像琴酒这个人。
    琴酒比赤井秀一更早看到对方,毕竟他是守株待兔的那一个。自从赤井秀一的身影出现在琴酒的视野里,琴酒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他。
    保时捷的车窗适时降下,露出琴酒的标志性装扮。赤井秀一会意地走到车窗前。琴酒看了一眼赤井秀一,问:“怎么过来的?”
    赤井秀一为这听上去像是闲聊的问话挑了挑眉,也用闲聊的语气回复道:“坐列车。”
    琴酒不赞同地微一皱眉。
    赤井秀一看着他的神色,开玩笑地说:“体谅一下工薪阶级的苦处。”
    琴酒发出一声嗤笑,“上车。”
    赤井秀一把吉他包放到后座,自己坐在副驾驶上,试探着问:“这种任务也需要你出手吗?”
    这是对任务的合理质疑,以琴酒在组织的地位来看,这种只是单纯的交易也需要琴酒出手?难道是因为这次交易的东西很重要?
    当然,不是。
    “任务就是任务。”琴酒启动保时捷356A往目的地开。有人在钓鱼之前会先撒饵,如此而已。
    保时捷356A停在没有监控的角落。赤井秀一率先背着吉他包去附近的楼顶占领制高点。
    交易无波无澜顺利完成,额外收获是让赤井秀一见识到了琴酒的谨慎小心。
    之后的几个月,赤井秀一又和琴酒一起做过几个任务,有时候是多人任务,有时候只有他们两个人。
    世界上没有完全的巧合。
    表面上看是赤井秀一展现出的实力引起了琴酒的注意,实际上……也的确如此。
    所以在经过几个任务的合作后,赤井秀一‘如愿以偿’地收到了邮件通知,他成为了琴酒的固定搭档。
    “固定搭档?组织里还有这种说法吗?”赤井秀一在组织也有了几个能说得上话的‘同事’,“我还以为独善其身才是组织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