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99页

      现在两个人借了一屁股债,光是还债就需要挺长一段时间,再攒了钱,安宁还想装修六套房。
    这装修房子差别也很大的,要是装修的好的话,上头花的钱也挺多。
    安宁早就打算好了,趁着王宝珠没回来的时候把挣的钱都投资到房子上头。
    她得了原身的记忆,也了解原身的心情。
    原身最恨的就是李致方还有王宝珠。
    原身和她儿子的悲剧都是这两个人一手造成的。
    至于李致方的孩子,原身倒是并不怎么怨恨的。
    哪怕是最后她是被李景寒叫到后山脚下没人的地方才死的,她也没恨李景寒。
    说起来,李家三个孩子和原身最亲的还是李景寒,原身和李致方分开之后,李景寒不止一次的跑过去见原身,他其实是渴望原身还像以前一样疼他的。
    后头把原身骗到山脚下,那也是因为王宝珠骗了李景寒。
    李景寒以为王宝珠是有话要和原身说,根本没想过王宝珠会那么狠,会利用孩子算计原身。
    至于说李景玉和李景燕,原身心里有些怨,但没有恨。
    即如此,安宁对待孩子的态度自然要和对待那一对狗男女就不一样了。
    而且,安宁买房还有一些离间孩子和王宝珠的想法。
    房子都放在了孩子名下,王宝珠那个自私自利的女人肯定是不愿意的。
    李景寒也就算了,那是儿子,王宝珠不可能想着收回房子什么的。
    可李景玉和李景燕是女儿,以后是要嫁人的,王宝珠肯定不甘心女儿带着那么大一套房子嫁到别人家,她以后肯定会想办法让李景玉和李景燕卖了房子,把钱交到她手里的。
    但李景玉和李景燕也不傻啊。
    原身对这两个女儿虽然也尽了心,也好好的照顾养育,但是却没教她们太多人情世故。
    安宁来了和原身的做法很不一样。
    安宁把两个闺女教的特别精明。
    就连老实的李景玉那小心眼也多的很,更何况本来就精明的李景燕。
    要是王宝珠敢打房子的主意,这两个闺女就够她喝一壶的。
    最重要的一点,安宁这么做可是很能刷名声的。
    毕竟她在的时候把孩子们都安顿的好好的,给孩子都买了房,也装修好了,还把孩子教的学习成绩那么好,可王宝珠一回来,就开始算计孩子,还不管孩子,这亲妈和后妈一对比,谁不得夸一声后妈好。
    安宁把六个房本放好,紧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开始和李致方忙秋收,忙着卖鱼卖鸡蛋卖鸡卖鸭,后来还雇人摘水果卖。
    这一忙就忙的入了冬。
    现在村子里种大棚菜的多了,安宁和李致方也就不种了。
    主要是从春天忙到入冬,两个人也是真累坏了,冬天那么冷,他俩想猫冬,不想那么累。
    今年秋收成好,果子也结的又大又甜,自然卖了不少钱,还有那些鱼啊鸡的也都换了钱,安宁也没把钱存起来,拿着钱还了李致平和李致康家一部分,剩下的打算明年再还。
    那边,张凤凤也知道了李致方给孩子们买房的事情。
    对于这件事情她是很支持的。
    就算是李致方为此借了钱,她也显的特别高兴。
    结果,这高兴没多久呢,张二凤就来了。
    萧原这几年一直在外头忙,基本上是不回来的,不过萧原也没有不管张二凤两口子,他时常往家里打钱,打的钱还一年比一年多。
    张二凤现在日子也好过了不少,她不缺吃穿,就琢磨起事来。
    王春柳死了也好几年了,张二凤一直想给萧原再娶个媳妇。
    可萧原不回来,她就算有这个心思,也是没办法的。
    张二凤想来想去就找了张凤凤,她想让张凤凤劝劝萧原,让萧原回来娶个媳妇,早点给她生个大胖孙子。
    结果,张二凤来的时候在村口和人聊天,就听说了安宁买房的事。
    她听说之后急匆匆就找到张凤凤。
    一进门,张二凤就道:“姐,你咋那么傻呢,买房那得花多少钱啊,这给自己的孙子买也就算了,你干嘛还让老四家的给刘家的孩子买?给小子买也能理解,可那三个丫头片子凭啥一人一套房?”
    张二凤不来就不来,一来就说这话,把张凤凤给气坏了。
    “你真是一来就没好事,我儿子媳妇愿意买房,愿意买多少是他们的事,用得着你管,真是闲吃萝卜淡操心。”
    张二凤一屁股坐到炕上:“我这不是为你好吗,照我说,赶紧让那三个丫头把房都过给景寒,这才是正理。”
    张凤凤气的都想揍张二凤了。
    “你知道啥啊,我家老四日子能过起来多亏了安宁,要不是安宁出主意,人家辛辛苦苦的带着老四种菜养鱼,老四现在还过的苦了吧唧的呢,钱多数都是安宁挣来的,安宁愿意咋花就咋花?一样的孩子,凭啥不给人家孩子买房啊,我们家三个,人家三个,一人一套,照我说公平的很。”
    张凤凤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想的。
    刘启兄妹三个来李家好几年了,也时常在她这边住几天,孩子都是好孩子,对她也很孝顺,而且孩子没了爹,刘家又没人,那和自家的孩子还不都是一样。
    再有就是,张凤凤心里明白,没有安宁,李致方的日子过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