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
的藏书中有很多珍贵的典籍,他之前就有一个想法,如果把这些书会编成一部丛书,那该是多大的一个功绩。
但是如此必定要将这些书拿出来,一本本的甄选,抄录,校对,删减,批注,这样大的一个工程,对编写者的才识,精力都有极高的要求。
所以之前祭酒也是有心无力。
但孟清让的做法启发了他,反正国子监的学子这些典籍也是需要读的,不如挑选一部分优秀的太学生出来完成第一部 分的工作,由先生把关看着。
作为祭酒这个想法的启发者,当仁不让的被挑中了。
身为国子监最年轻的一个学生,孟清让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引人注目。之前看他整日埋首于藏书楼,其他人还在暗地里笑话,说他只会读死书,结果他不声不响就做了这个大事。
能够参与主编这样一套为后人指引方向的经典丛书,将自己的名字留在后面,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尤其是对于这些尚未进入仕途的太学生来说。
这件事在国子监引发了极大的关注,很快几位平时才识过人的太学生被挑选出来参与。
他们刚开始还有些志得意满,认为孟清让能够做到的事,对他们来说更是小菜一碟,但是很快就被先生骂得找不着北。
这些典籍涉猎极广,儒家各派各有研究,习惯了严守师传,众人不敢轻易质疑。偶有感觉不妥之处,也只疑心自己见识不够,没见过这个。进度自然就慢了,疏漏之处也多,几人齐心还抵不上孟清让一人。
第31章 宅斗不约 到了这个地步,他们再也……
到了这个地步, 他们再也顾不得往常的不睦了,若是再如此只怕就会被踢出这一盛事,再也不能参与。于是他们拉下面子虚心求教, 孟清让也乐得有人帮忙干活, 对他们毫不藏私。
他们却觉得孟清让是大度, 不计前嫌, 年纪虽比他们小, 可无论从才识到肚量, 却高出许多, 至此,才真正的服气了他99Z.L。
编书是个漫长的工程, 长到足以送走一届学子,孟清让进国子监时恰是上一届会考结束,到新一届科举, 刚好三年。
经先生许可,国子监有一批学子可以参加这一届科举,说来也巧, 参与汇编工作的学子这一次都打算去参与科举, 孟清让也是。
虽然孟清让才十三岁, 但没有人怀疑他的实力,三年间,足以让他证明自己。都说文无第一, 武无第二, 可国子监的学子已经被打压习惯了, 他们现在每次做策论诗赋后,都是直接将孟清让的拿出来,剩下的再评, 对他们来说第二就是第一了。
一起准备参与汇编的学子已经暂停这工程,专心准备科举,孟清让却一如既往。没人操心他,原因只有一个,所有人都相信,中举对他来说是一件垂手可得的事情,至于是什么名次就看老天爷心情了。
成德侯爷十分期盼着请让能够跟他给他争个脸。孟清梓虽然入了宫做伴读,说是由翰林院的才高之士教导,但说实话,陪着太子读书,能够有多少关注。
孟清梓的同窗多是权贵之子,求学气氛本就没有那么浓厚,几年下来,孟清梓的学问没多少长进,但看脸色溜须拍马的本事倒是见长。成德侯对他是恨铁不成钢,他已经参加一次科举了,连个举人都没中,就灰溜溜地回来了。
他现在对孟清梓不抱希望了,将希冀全部寄托在自幼聪慧过人的小儿子身上。
孟清让毫无悬念的过了乡试,而且是从案首到解元,这消息一传来,连学政都被惊动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欢迎神童的。因为只有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才能会出现神童,孟清让是在京城参加科举的,那当地的父母官包括学政在内都有教化之功。
虽然早就在意料之中,但真的收到消息,才有一种尘埃落定的踏实,成德侯喜出望外,一箩筐一箩筐的铜钱从府里运出,大把大把地往外面撒着,整个府邸都喜气洋洋的。
孟知春听到这个消息,心一怔,上辈子孟清让虽然聪慧,但也是十六岁才参加科举。这辈子大概因为没有进宫作伴读,少了干扰,把全部时间都用于读书上了,阴差阳错地早了一届。没想到这样反倒是成全了他,孟知春咬紧牙关,满是不甘。
又想到还不曾有半点回京迹象的李辞,心一跳一跳的,终于还是忍不住下手了。
孟清让知道孟知春肯定不会安分,也早就防着了,结果他的种种准备一个都没有用上。
孟知春送的东西都没到他面前,就已经连人带证据被送到成德侯面前,出手的人是瑞清王妃。
瑞清王妃自生下李聪,彻底笼络了王府上下之后,很久没有这么闹心过了。自从那次在桃花林一事失败后就诸事不顺心,李辞悄摸娶回来的这个媳妇更不是个省油的灯。
先是在家祭的时候,当着全族人的99Z.L面,把她苛刻李辞的事情揭露出来,让自己在族里的名声一落千丈,族老们对自己都颇有微言。又故意在立规矩的时候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