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8页

      民安伯掉茅坑这件事,在有心人的推动下,简直成了最近几日京城众人的狂欢,然而民风淳朴的庄子内,众人只知道自家伯爷会试分到了臭号,可是受了大罪了。
    这家一把青菜,那家两只鸡蛋,还有人拎两个三合面大馒头上门探望,对这些人的好意,时砚总是没办法拒绝的。
    于是让人将他的躺椅搬到树下,懒洋洋的躺上去,脸上盖一本不知名的书,整个人没骨头似的摊在那儿。
    前来探望的人见到自家伯爷这幅样子,瞬间将心放回肚子里。
    回去还劝想去探病的同村之人:“哎,都是谣传,咱家伯爷好着呢!就跟往常一样,躺院子里晒太阳呢!那姿势,别提有多舒适了!看的我都想当场躺地上睡一觉!
    咱们别听风就是雨,打扰伯爷清净!也不知道哪起子烂了心肝的,非说伯爷是被王管家和刘管家抬回来的,人眼看就不行了!
    呸!烂了心肝的!连伯爷的谣也造!”
    于是前来探病的人,在这批人走后的半下午之内,就消失的干干净净。
    此时皇宫内,皇帝陛下手里翻阅的正是翰林院与礼部联合送上来的本次会试三甲名单与考卷。
    上百份考卷看的皇帝头疼
    ,皇帝忍不住揉揉眉心:“纸上谈兵的才华倒是都不缺,就是不知道实干能力如何!朕瞧着真正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也就民安伯这一份考卷,用词朴素,却是难得值得细细品味的好文章,但……”
    皇帝没说的是,民安伯这个身份,若是再得一个会元,下面怕是有的闹了。
    身边的大太监见状,轻手轻脚的上前帮皇帝按摩,想了下轻言细语道:“陛下可知,这两日宫外最热闹的是什么?”
    皇帝闭上眼睛,勉强来了些兴趣:“说说?”
    大太监就将宫外谣传,关于民安伯会试掉进茅坑的事说了。
    皇帝当然不会像无知百姓那般听罢当个乐子,哈哈一笑而过,听不出情绪道:“他们这是对水晶的事不满呢。”
    随即陛下像是想起了什么有趣的事一般:“回头让御膳房多做些好吃好喝的给民安伯送去。
    就说朕听闻民安伯会试受苦了,特意让御膳房做了好东西给他补补身子。
    记得叮嘱民安伯一定要吃完,不可浪费了。”
    并叮嘱太监:“记得观察民安伯当时的表情,若是没有表情的话,一定要强调,这是朕为犒赏民安伯会试辛苦,特意赏赐的。”
    太监不明所以,还是笑着应下,转身亲自去御膳房传旨。
    皇帝想起曾经在时砚吃东西的时候,提起“乡试”二字,时砚就吐的天昏地暗的情形,忍不住恶趣味发作,心情大好。
    看着手里上百份考卷,毫不犹豫的将时砚的那一份放在了最上面。
    于是民安伯时砚前脚接待了会试报喜的差役,差役刚高声恭喜:“明安府靖远县李家村人士,李时砚,高中庆元十四年会试会元!恭喜!恭喜民安伯!”
    后脚宫内传旨,送御膳,关心民安伯身体状况的太监紧随其后。
    等宣了旨意,传旨太监不动声色的观察民安伯脸色,只见这位不知像是受到了什么刺激似的,突然捂着嘴,转身就跑,跑到半路,实在没忍住,弯腰扶着膝盖对着地面干呕,脸色苍白,浑身无力的样子,简直让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王安连忙去给时砚拍背。
    刘全笑着给众人告罪:“对不住,对不住,我家伯爷连着乡试会试都分到了臭号,可是
    受了大罪了!
    现在听不得乡试会试之类的字眼,只要一听见,大家伙儿也看见了,就是眼前这样!实在对不住各位!
    怠慢了各位,里边儿请!今儿是我家伯爷的大喜日子!我家略备薄酒,请诸位来家里喝一杯!”
    刘全选择的澄清时机非常好,至少现场所有人都相信了他的说辞。
    虽然时砚本人对这件事不在意,但刘全和王安还是十分上心,两人心下十分愧疚,均觉得当日若不是他们二人不够谨慎,也不会让时砚被京城内所有人当笑话一般嘲笑。
    民安伯成为会元,肯定有很多人不服气,因为这一年来,民安伯名声大噪,远在千里之外的人都听说过他的事迹——一个小小秀才,因为种出了土豆被封爵。
    但几乎没人记得,时砚还是当年乡试解元。
    也没人知道,他这一年来,不仅给朝廷进献了水晶方子,玉米种子,棉花种植手册,玉米种植手册,苜蓿种植手册,辨别植物是否能被人食用的上百种方法,如何尝试种植新植物手册。
    棉花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手册,苜蓿对牛羊马匹的重要性研究等。
    现在手上还在写:绵羊养殖手册,鸭子养殖手册。
    且这些东西,都已经被朝廷采纳并推广开来。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足以在史书上大书特书一笔。
    有对本次会试成绩不满意的,还没宣之于口,皇帝就令人将会试前五十名的文章誊抄成册,在士子间广为流传。
    只要长眼睛的人,都能看到时砚会试的文章,独到的见解,理论结合实践,每一个论点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文章初读只觉得朴实又干练,细读起来,却是可以传世的佳作!
    一场风波消弭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