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0
, 已近而立之年,掐指算算,当是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小半。
二十六岁, 待在平江这么一个小城的小小典史职位上,赵典史倒很是满意——且不说还有多少人读到白头也没有考中一个秀才呢, 他怎么说也是举人出身了,虽然名次是不高, 打从一开始便费了千辛万苦才谋得一个边陲苦寒之地小官的缺,但好歹也披了个官皮在身上了。外放出来南南北北地也走过看过,平江典史一职, 其实对之前留守西北做训导的他来说算是升官儿了, 小日子也就过得其实很是滋润。现在就只等他再努力准备准备, 争取能考个进士便是了。
想到这儿, 赵典史不由得往前头更深处的屋子瞄了一眼, 暗自摇头叹了一声。真是人比人,气死人,里头坐着的那位竟然年纪轻轻的就考中了进士,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被外放出来, 但上来就是个平江的知县,想来日后往上走也好走,更不提他家里还有不少做官的亲戚, 将来能提供的助力可是不小呢!哪里像他?简直是“千顷地里一根苗”了,一家老小都指望着他出人头地帮衬家里呢。想想看, 顾大人是十四年来的平江,那等到明年开春任期可就满了三年了,是时候该进京述职。到那时他能否再进一步?赵典史虽然不了解上头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但是看着顾大人这样子, 他猜想,应该是可以的。
捣淫祠,修学校,兴文风,也不知道顾大人脑袋里怎么就能冒出来这么多的想法,还桩桩件件都能落实了,办得那叫一个漂亮。如果他是上头的人,肯定想把顾大人放到更高更好的地方去做更多的事儿。哎呦呦,可真是羡慕啊。
不过,羡慕归羡慕,他倒是没有多生出什么嫉妒之类的情绪。赵典史看得很开,也就抱着个小富即安的想法,快快活活地把当下过了就好了。
譬如现在他在琢磨着的,就不过是今早出门前赵齐氏随口提的一句立夏了该吃鲥鱼。鲥鱼嘛,立夏了是该吃的,别说鱼肉了,就是那鱼骨头都鲜得人眉毛要掉下来。
赵齐氏的性子他是再清楚不过的,说了就要做的,想来今儿晚上从衙门回去,饭桌上就能有一道汤鲜味美的鲥鱼了。一想到这个,赵典史就有些嘴馋。悄摸儿地摸了旁边攒盒里的两块点心吃。
点心是好点心,到底是在衙门里给官儿们做饭的厨子,手艺自然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只是这会儿他满脑子都是鲥鱼,不免就有些嫌弃这点心又干巴又腻了,噎得他连喝了两口茶才压下去。剩下的时间也懒得去动它们了,只专心处理着桌上柜子里大大小小的新旧卷宗——其实在有知县在的情况下,典史日常负责的也就是些缉捕刑狱之类的,平江又是个太平富庶地方,三两个月都难得出几桩偷鸡摸狗的案子,而且大部分还会选择私下解决了,除非两边实在是谈不拢或者有什么仇怨,这才会选择报官,因此赵典史素日里算是清闲得很的。
只是嘛……他呆着的这间厢房与顾大人那间刚好就隔了个拐角,顾大人的窗大开着正朝着院子,稍微转转头就能瞧见他的书桌。赵典史怕他觉得自己不干活儿,便也只好拣些柜子里的陈年卷宗出来,分门别类地重新整理了。整理着整理着,也就顺便把这些东西当老故事看了,倒也得了几分趣儿。
不过或许是因为念着家里晚饭桌上的那一条鲥鱼,今天这个下午似乎格外难捱。赵典史收拢了一沓子泛黄的纸,看着窗外的日暮西斜,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顾辞舟从窗户里瞥见赵典史一闪而过的身影,笑着点了点,对三九道:“他今儿这是怎么了?这般着急忙慌地要回去。”
三九一直跟在顾辞舟身边伺候着,也知道赵典史和他妻子赵齐氏感情好的事儿,当下就笑:“小的斗胆一猜,怕是回去陪夫人吧?”
顾辞舟一怔,看看天色,确实是不早了:“是啊,该回去陪夫人了。”他丢了手里的笔,低头瞧了瞧还没写完的纸,摇头笑叹:“先收起来吧,我们要回去了。”
三九连忙应声上前收拾。
出了衙门上了马车,一路平平稳稳地往顾府去。刚进大门四九就迎了上来,言明夫人在锦春院。顾辞舟微微颔首,进了自个儿的院子换了衣裳,这才往容与那儿去。跟在他后头的三九瞥了一眼身后的院子,暗自偷笑。
对老爷来讲,这重夏院几乎就像个更衣间似的。除非是哪天在衙门里忙回来晚了,或者有什么事儿要在书房办了,否则老爷几乎是天天都往锦春院去。
真好啊。他暗自感叹了一声,心里忽然浮上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似是羡慕,又仿佛是怅惘。
说来,夫人身边的丫鬟们也差不多到了该放出去嫁人的年纪了吧?
第94章 丫鬟出嫁 这般种种想了一遭,侍棋索性……
姜沅身边的丫鬟们确实是到了该放出去的年纪了。
本朝女子大多十五六岁便会出嫁, 而侍女因为要服侍主子们,年岁倒是可以放宽些,但是也大多是留到二十岁至多了。再往后, 便基本是自梳了发,要长长久久地跟在主子身边服侍, 再不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