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3
碧色裙摆微动,带起一阵小小的风。
她出了甬道, 又在宅院里转了几个弯穿行几遭,快步走进了远清居——没往主屋的方向去, 而是从侧边抄了小路,直往主屋后头走了。
随着主子们的离开,远清居如今已然是安静了许多, 像是园子也跟着一并陷入了沉睡里, 只有远清居后头的两排屋子还略微热闹些, 有些人气。
刚刚诞下了一对龙凤胎的顾家三公子顾辞舟的姨娘周氏便居住在此。
侍女一边走, 一边就忍不住去想。这个周氏也当真是个好命的, 原本就是三少夫人身边的婢女,吃穿用度和寻常小富人家里的正经娘子差不多,等三少夫人出了阁, 又被抬了做姨娘, 从此也算是有头有脸的半个主子了。末了末了,这又生了对龙凤胎,可算是天大的祥瑞, 不仅后半生有了依靠,便是老爷夫人看着也对她很是满意了, 各色补品流水一样送来。
再想想今儿从平江送来的信,侍女脚下的步子都不由得更加快了两分。
从三公子替这一双儿女起的名字上来看,三公子也是颇为高兴的吧……
这位周姨娘,可真真是上天气运眷顾的人啊。
侍女一路走到了周姨娘屋子门前, 先是托了人去通传,得了肯定的答复之后方才理一理衣裳进去了。绕过一面小屏风,还来不及仔细去分辨空气中甜暖的香气究竟是什么香料燃烧散发出来的,她便先恭恭敬敬地行了礼:“奴婢见过周姨娘。”
“起来吧。”周姨娘的音色偏软,说话间还带了点儿江南吴侬软语的味道,若她是个男儿,只怕光是听这声音就要生出两分欢喜来。
侍女默默地胡思乱想,口中的话却是不敢慢,一股脑儿地就把事情说了:“平江来了信儿,三公子替小公子和小娘子起了名儿。”
上头的人似乎顿了顿,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听岔了,周姨娘的声音里好像一下子就染上了几分雀跃:“哦?起了什么?”
“小公子起名为顾时楰,小娘子起名为顾清枸。”侍女恭恭敬敬答道。她虽然识字,不过考虑到到了周姨娘屋里再动笔墨未免有些不方便,因此顾三夫人还特意让人把这两个名字写在了纸上,让她带过来。这会儿侍女便从袖中掏出四四方方的一张纸,双手递给了周姨娘身边的侍女。
接着,她便又解释道:“三公子还解释了,这两个名字是出自先秦的《南山有台》。夫人和老爷看过了也很是满意,说,明日便照着这两个名字给小公子和小娘子上族谱。”
“顾清枸,顾时楰……”周姨娘默默念了两遍,笑起来,“多谢你了。赏。”
侍女心中暗喜,她便知道来给这位周姨娘报信儿定是个好差事,也不枉她在顾三夫人问询有谁通文识墨的时候自告奋勇地站出来了。笑盈盈地接过赏赐道了谢,又行一礼,她方才退了出去。
看着那侍女退了出去,周侍琴再度打开手里被叠得方方正正的纸,一面忙不迭地叫人翻书去找那首《南山有台》,一面自个儿把个“顾清枸“顾时楰”颠来倒去地念了好几遍,面上的笑意也控制不住地越来越大。
公子为她和他的一双儿女起名的时候,面上是个什么样的神情呢?他是不是也珍而重之,把一堆旧书古籍翻了个遍,绞尽脑汁地想起出个漂亮的好名字来?
她看着婢女刚刚找出来的那首诗: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周侍琴把那张四四方方的纸贴上心口,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笑了起来,悠长而又绵远,像是一捧山泉煮沸,沏出的一碗清茶。
公子……会对她产生感情吗?为了她替他生下的这一双儿女。
这样的想法实在荒唐得近乎可笑,她心知肚明。
可……
她一双眼亮晶晶的,犹如长夜中不灭的烛火。
万一呢?
就让她做一回梦吧。
千里之外,平江城。
又是一年春。
县衙堂中的树木又抽了新芽,衬得严肃威猛的石狮子和红漆大柱都多了几分鲜活的气息。顾辞舟乘车马过街,掀起帘子便能看见江岸边杨柳依依,婉转袅娜得像是美人纤细的腰肢。
又到了踏春的好时节,过些时日有了空闲,倒是可以带容与出来转转。卿哥儿如今也有一岁多了,到时候请谷大夫来看看,若是可以,那带着一并出来玩玩也好。
孩子嘛,还是要多在外头跑跑跳跳,对身子骨和精气神都好。
回想起小时候顾三老爷年年带着他和弟弟们出去玩的情景,顾辞舟面上不由浮起了一点淡淡的笑意。
那时候的光景,他们真是快活得可以。说来,似乎有一回雍哥儿还倒了爹一帽子的徽墨?把爹气了个仰倒,一时之间都不知道是该先心疼帽子还是先心疼那块上好的徽墨。
最后以雍哥儿被罚写五百张大字告终。
不过五百张对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