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026页

      同时他还让杨妙真带领另外的二万部队,用蒸汽运输船顺着辽河,直上大辽国的内陆之地。在那里杨妙真只要找到了嵇安先生,就有可能会得知陆无惧的准确位置。
    毕竟辽国军队不像蒙古人,他们贴近大辽国境之后,必然会从国内向军中运送粮草。
    所以不管陆无惧在哪里设下伏击圈,他都会和国内取得联系。事实证明沈墨的推断一点儿都没错。
    等杨妙真到达辽国之后,正赶上嵇安先生,急得都要冒烟了!
    嵇先生得到了无惧的情报,知道在伏龙岭那里,成吉思汗给元首设下了一个圈套。可是嵇安也知道,他现在无论如何也无法和元首取得联系。
    因为元首的位置根本难以确定,他都不知道情报该送到哪儿去!
    可是就在这时,杨妙真却及时赶到。嵇安先生当然立刻用辽国的军服铠甲,给这支山东军换了装,然后杨妙真便火速向这个陷阱赶了过来。
    之后就是之前一个多时辰之前发生的事,杨妙真一到军前,就立刻和陆无惧两个人商议好了对策。
    之后杨妙真和令飞扬立刻分头带队,配合董伟跟梁二将军占据了包围圈上,最险要的分水岭位置。
    ……
    战事进行到了这样的时刻,咱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整个事件发生的脉络。
    首先就是铁木真决定对沈墨设下圈套,但他却非常有创意的,并没有主动将至关重要的情报透露出去。而是等着沈墨自己来发现,这是铁木真的一个极其高明之处。
    与此同时,沈墨也通过各种蛛丝马迹,最重要的是陆无惧传来的两条情报:敌军火炮总数目和他即将被调离的事实,分析出了铁木真想要引他上钩。
    于是战斗就这样开始了,和沈墨所推想的一样,铁木真这头狡猾的老狼早就给自己留了后手。给沈墨来了一个百万大军曼古歹,并且把圈套设在了伏龙岭。
    同时在这里,还有一件极其惊险的事件,让沈墨每每想起来的时候,都会感觉到胆战心惊!
    这件事,就是远在高丽的程无忧。
    关于程无忧这边的情况,可以明显的看出,被程无忧和雷王岳坤杀掉的那位虎先生,明显是知道大汗这个诱敌计划的。
    所以虎先生一方面跟着高丽使者元河这个破绽,想要查出这条线上到底有没有密谍。另一方面虎先生的心里却是清清楚楚,大汗在龙门山这条情报即便泄露出去也是无关紧要,甚至正中他的下怀!
    所以程无忧才会看到自己的信鸽,带着这份情报一飞冲天。由此在三天之后,这件事把程无忧活活吓了个半死!
    至于那位虎先生的死,当然是因为他也没想到,跟自己去高丽的辽国军队里,会有大宋密谍的存在,而且还是整整一支军队!
    所以当时的虎先生找到了高丽密谍,又死在了辽国密谍手上。
    当时在他死去的那一刻,他应该已经知道大汗位置的情报,一定会被这个高丽重臣崔敏实再次发给大宋,落在沈墨的手里。
    所以他死的时候,也可以瞑目了。
    而这件事真正惊险的地方在于,咱们假设一下,如果没有虎先生失踪这件事,成吉思汗会如何看待泄密事件?
    第3447章:谁料肘腋现潜龙、一人倒戈、万军难生
    对于铁木真而言,虎先生失踪就代表着情报有可能从他身上泄露。可是如果虎先生安然无恙,铁木真就有可能把泄密的目标,确定在自己身边那些人的身上……甚至直接怀疑到陆无惧!
    所以程无忧的行动绝非没有价值,他无意中掩护了陆无惧,这个至关重要的密谍!
    ……
    当此刻的战场上,沈墨看到铁木真率领三万人回头向自己冲杀,他也意识到圈套正在收紧,战局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他在击溃铁木真的部队,继续向前追杀时,看到了前方一左一右地形越加险峻的伏龙岭……在这一刻,沈墨心里已经完全明白了!
    所以当时的沈墨,虽然还不知道杨妙真已经成功找到了陆无惧。但他却知道无惧一定就在前方的圈套中,而且还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这种情况下,沈墨还犹豫什么?自然是以最快的速度冲杀过去了!
    然后在沈墨领军突击之时,他看到了前边山谷中聚成一个大疙瘩的十万蒙古军阵,同时他还听到了两侧山岭上传来的隆隆爆炸声。
    这时沈墨心中的狂喜,简直是难以形容!
    铁木真就在前方,这个华夏民族的大敌,和自己只有咫尺之遥!
    两翼山岭上的战斗正在展开,剧烈的枪声已经从两侧响起。而大队蒙军也被堵在山谷中间。这说明蒙军前进的道路,已经被截断了。
    这一切都清楚的表明,铁木真布下的这个圈套,已经翻过来成了自己这边的罗网……此时的沈墨忽然间意识到,自己盼望了十多年的那个时刻,终于来临了!
    看着面前被伏龙岭和自己的部队,渐渐合拢的蒙古大军。他知道铁木真这头草原上狡猾的老狼,已经是无路可走!
    ……
    此刻的铁木真,正在一脸阴狠的看着前方,他心中既是难以置信,又是暴怒如狂!
    在他面前的伏龙岭谷口处,只有窄窄的两里宽,却有三万辽国军队挖掘了壕沟,在那里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