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83页

      最后就是伍朝阳带领成都军,坐镇成都军区,保护那里的川蜀重工业基地。
    除此之外就是临安御林军统领赵锦屏,他除了率领原本的御林军之外。沈墨手下的巨人、波斯、东瀛、泼喜四支卫队,也都由赵锦屏负责带领。
    从之前沈墨的排兵布阵就可以看得出,他将整个国防重心都用在了防御北部蒙古入侵上。
    虽然沈墨将来跟铁木真交战的时候,必定不是一场正常套路的攻防战。但是他将自己的大半部队陈兵北方,也是为了作为藩篱,保护疆土的意思。
    在这里边防守任务最重的两个地段,第一个是由常春远和钟与同负责的西夏临洮,被沈墨称为西部防线。
    在这个战区里,不但有钟与同和常春远两员大将负责镇守,而且沈墨还将自己的党项烈风营一千人、女真暴风营一千人、西夏飓风营一万人全都派给了他们。
    而且在这条西部防线上,临洮实际上是处于西夏的遮蔽之下。所以常春远可以作为钟与同的第二梯队,随时对西夏防线作出增援。
    此外在他们身后,还有沈墨的两大王牌主力之一成都军。以伍朝阳带领成都军构成了防御的第三阶梯,随时可以增兵援助西部防线。
    再加上西夏境内,原本党项族人就是善于骑射,随时可以征召大批部队用作防守。还有钟雨桐灵活机变,作战时从不肯吃亏的性格,这条西部防线必定是坚如磐石。
    在这之后就是东部防线,整个燕云防线由完颜陈和尚率领。
    他带领着山兴军和东兴军两支部队,同时手下还有杨清岳跟利刃三杰这样的骁勇将士,防守住燕云天险可以说毫无问题。
    再加上沈墨在他们的侧后两翼,分别放下了王云峰的红兴军和史天泽的傲兴军。这就使得完颜陈和尚负责的防线上,兵力可以源源不绝的支援,绝不会在敌人大规模的入侵下捉襟见肘。
    而且沈墨还不放心,又把他手上的三大外籍军团:虎贲军(金国人)、鹰扬军(蒙古人)、和飞熊军(色目人)各一万人,分别放在了燕山防线后方的大同、蔚州和中都三镇,在那里驻守训练。
    因为这三支部队都是北方人,而且他们的战斗力和战术水准也急需提升,所以就被沈墨放在了燕山山脉的南边。
    至此之后,沈墨的兵力调动就已经全部作完了,他让这些弟子们各自带领部队,开去驻地。
    在之前的讲述中,可能大家会注意到,这里面有一个重大的错误!
    ……
    这就是原本契丹飓风营,人数只有五百,他们就是那支去年姜俞馨元帅从通州崇明岛带走,去襄阳防守蒙古人的部队。
    可是在沈墨的序列里,这支东辽士兵组成的军队人数却到达了一万,准确的说是一万零五百……这又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是沈墨弟子陆无惧,也就是那位大辽国无畏王给他老师送来的一万人。
    陆无惧这次派来的,全都是他手上精选出来最为忠贞悍勇,对陆无惧本人也是无比忠诚的一支嫡系部队。
    陆无惧这次派他们来,是要按照沈墨的要求,把陆无惧手上这支极度忠诚和狂热的万人队,变成一支由通州火器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军队。
    到了现在,东辽国所在的位置,在战略上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可以想象它在蒙军的侧翼,对沈墨的进攻和防守战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何况,这还是铁木真做梦也想不到会反叛的“自己人”!
    所以陆无惧若是不发动则已,这位大辽国无畏王一旦发动起来,那便是海啸天倾一般的庞大攻势。到时候,一定会给蒙古人一个巨大的惊喜!
    所以这种情况下,沈墨知道陆无惧经过数年经营,手上已经有了一支完全忠诚于他的部队之后。立刻就让无惧把他们调过来,交给钟与同在西夏无人区武装训练。
    为了避人耳目,这支部队里的人甚至全程在船舱中都被蒙着眼,当他们一路顺着汉江来到西夏境内。直到在戈壁滩上的军营驻扎下来,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这是到了哪儿。
    不过他们很快就会得到通州步枪手榴弹,还有攻城火箭、火炮之类威力强大的武器。在这里他们将拼死训练,最终成为沈墨手里终结蒙古人,一锤定音的力量!
    第3062章:北疆铁军方盈满、枕戈待旦、卫护天南
    沈墨这一次的排兵布阵,我相信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用意。
    他麾下的部队除了用来保卫临安和位于广南西路的一个军以外,其余全都是排列于北方防线上。
    在这里沈墨用上了精兵强将,在燕山一线布置了东部防线,又在西夏的北部边界布置了西部防线。
    而在这两条防线之后,西夏的后方是临洮路,燕山山脉的后方则是龙骧军占据的大同、虎贲军占据的蔚州、飞熊军占据的中都。这实际上就是两条防线上的第二波后援部队。
    况且西夏的后方还有成都郡的成都军,而燕云十六州后方则是有山东和中原两大军区,这就构成了北部国境线防守的第三梯队。
    再加上沈墨手上最猛的主力淮扬军团居中策应,作为总预备队的他们可以随时从海路在榆关登陆,或者顺着汉江直达西夏附近。
    由此也看得出,沈墨不但对蒙古十分重视,而且心思缜密细致,已经将大宋的北部防线经营得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