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PO18脸红心跳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页

      他心里念的都是秦默彦。
    秦默彦,秦默彦,秦默彦……
    “江随风,”他说:“两年前,你在H市帮过我,还记得吗?”
    “不记得了。”江随风侧脸看他。
    “是春天,”路西野慢慢说,嗓音微不可察地变哑:“在一个小巷里,你帮了我。”
    “对不起,”江随风的语气一如既往得冷而淡:“我不记得了。”
    第3章 Chapter 3
    江随风回到住处的时候,发现家里亮着灯。
    他在门口站了片刻,猜测应该是江莹回来了。
    以前他们还在外地的时候,江莹每到这个时候也会离开几天。
    以前他不知道,现在想来,她应该是来A市看望秦默寻了。
    房间里的灯光很暗,江莹正坐在床边等着他。
    这是他重生之后,江莹第一次回来,却是他第二次见到她。
    第一次见她,是在他重生后的第三天,北郊最豪华的别墅区外。
    那天下着细雨,天色很暗,也很冷。
    他站在别墅区外阴暗的角落里等了很久,才看到她开着豪车,穿着某高奢品牌今年最新款的大衣,珠玉绕身得从外面回来。
    那样的富丽堂皇,和现在质朴寒酸的模样完全不同。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江莹问。
    地下室里很冷,但比室外强得多。
    江随风将棉服脱了,转身去衣柜里抱了另一床棉被,熟练地将折叠沙发打开,铺在上面。
    然后才轻声回道:“我去酒吧打工了。”
    “什么?”江莹的眉心蹙起来:“那早餐摊子呢?”
    江随风自幼便跟江莹辗转多地,而早餐摊子是他们暂居H市时开始经营的,那时候他读初三。
    只是,第一次接手早餐摊子并没多久,江莹的“老主顾”便打电话来要她过去帮忙。
    租金交了就不可能收回来,江莹觉得可惜,江随风便主动将摊子接了过来。
    自那以后,便没断过。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便开启了晚睡早起,一边读书一边维持早餐摊子的生活。
    早餐摊子是和别人合拼的,其实赚不了太多钱,但他还是一点点存起来,定期转给江莹。
    他们过的很不容易,钱就算多一分也是好的。
    只是,经营早餐摊子就必然会对学业造成影响,因为收摊时间早已过了早课时间。
    所以,他每次都只能一路小跑着赶去上学,根本没时间再去换洗。
    H市的那段岁月里,他身上总是伴着油烟味儿。
    他的生命也因此总是难以避免地伴随着各种嘲笑与意味不明的眼神。
    甚至,还有人拿金钱诱惑过他。
    更有些同校的同学,会特别恶意地光顾他的早餐摊子。
    在他面前,好像每个人都可以找到优越感,都可以高高在上。
    那时候,他以为江莹把早餐摊子租在离学校很近的地方,是因为心疼他,是为了让他上下学不致于太辛苦。
    可到后来,他被逼回秦家之后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他会错了意。
    也是从那时候起,小时候的许多事情也开始变得有迹可循了起来。
    比如,每当他们搬到一个新的地方,总是很快就有小朋友笑着骂他的妈妈,说她克夫,说她狐狸精,说她没人要……
    那时候,小小的江随风总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护在自己的母亲身前。
    小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在冲突面前拳头最有说服力。
    所以那时候的他,十天里总有七八天会是遍体鳞伤。
    他的性格也因此变得孤僻起来,很难交到朋友。
    以至于后来,他根本不会再主动去结交朋友。
    江莹当然也并不缺钱。
    回到秦家之后他才知道,因为自己的原因,她每年都可以从秦家拿到一大笔钱。
    她置了很多产业,只A市极其周边就有五六套高端别墅。
    除此之外,他们居住过的每一个地方,也都有她的产业。
    而那些产业,她全部留给了她的亲生儿子秦默寻。
    即便直到她死,秦默寻都没来看过她哪怕一眼。
    江莹所做的一切都不过是在故意羞辱他,恶意地一点点扭曲,腐蚀甚至摧毁他的人生而已。
    在他住在阴冷地下室,在早餐摊子的油烟中艰难求存时,她其实一直借着外出打工的理由住在豪宅里,过着豪门富太的生活。
    即便她只是一个破坏别人家庭的第三者,悄悄调换并摧毁别人孩子的恶毒刽子手!
    可上一世的江随风从没有怀疑过。
    毕竟,怎么可能会有孩子怀疑自己一直相依为命的母亲?
    那该是什么样的孩子?
    而这又该是什么样的“母亲”?
    即便青少年有着那么强的自尊心,但因为对唯一亲人的爱和保护,他还是一点点将那样不堪的日子熬了下来。
    ……
    毕竟,他的人生从出生就这样,全是黑暗,只能学着习惯。
    他也一度以为,他会一直这样过下去。
    可意外还是发生在了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天里,路西野从天而降,毫无预兆地闯进了他的生活。
    他人生中的第一缕光,由他给予。
    他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初春的中午,他刚刚十六岁,在读高一。